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47章 参考资料(8)(2/5)

我即凑集骑兵数百人,紧紧尾追,步兵两营随后跟进。追至红柳园附近,已渐晚,红军沿大路两侧的沙山向我部阻击。我将骑兵分成两股,绕袭红军的左右翼,步兵亦分为两个梯队,以第二营为第一梯队,由正面猛攻,第三营为第二梯队,从左翼攻击沙山山头的红军,其余作为预备队。接触后,激战3个多时,红军力不能支,向西撤退,仅留少数人抵御。最后我部攻上山头,俘获红军百余人。当时夜深寒,我遂率部返回白墩子。此役,第五九五团二营营长马如良被红军击毙于沙山,该营二连连长亦被击毙,伤亡连排长10余人,死士兵20多人,伤30余。

翌晨,又派骑兵前往红柳园以西搜索,直至晚9时左右,始返回白墩子。他们带回曾被红军叫去带路的农民二名,骑着两头毛驴。这两个农民:“那夜红军作战不利,连夜向星星峡去了。”我即向肃州马步康电报请示,接到他的回电:“我命暂行返回安西,听候命令。”随之回驻安西,见到李增荫团到达安西,马忠义团亦进抵距安西70里的三道沟。不到几,李增荫团和马忠义团先后调返青海。我所率领的第五九五团部队,在安西整休了一个多月,遵照命令,将旅直属骑兵手枪连留驻安西,其余带返肃州。

回忆红四方面军进入河西走廊,正值冬季严寒,沿途风沙很大,行军不到站口,饮水缺乏,一路村落稀少,地瘠民贫,无处补给,全军人员衣服单薄,塞外寒风刺骨,加之经过半年之久的浴血激战,弹药日在减少,只有伤亡,兵源亦无从弥补,作战力量日日削弱,牺牲是很重大的。而当时马步芳集团所处的环境与红军恰恰相反,居于极其优势的地位,加之马步芳利用民族宗教关系,在“保卫家乡、保卫宗教”的幌子下,极力以军令威胁,或用利禄诱惑,促使官兵拼命。更由于马步芳处心积虑地以家族为主体,勾结地主官僚及民族宗教中的上层分子,构成了反革命的一条阵线,马步芳利用这些条件,在河西疯狂堵击红军中,极尽残忍凶狠的能事。

上述情况,都是我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的一些事实,其中部队的番号、隶属及对时间地点的记述,均不甚准确,加之时隔过久,记忆不全,一时查对困难,因而存在着错误和遗漏,请阅者予以补充和指正。

原载《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转录自《悲壮的征程》。作者刘呈德,青海化隆人,汉族,生于1905年,时任马步芳第一○○师二九八旅五九六团团长,后历任第二九八旅副旅长、旅长,青海省警察局长,马步芳第八十二军少将参谋长,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中将高参。解放后,曾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省政协委员等职。

河西战役中红军同马家军实力对比情况(摘录)

吴辑庠

(一)红军情况(1)西路军渡河时,总部、五军、九军、三十军,总共约2万余人。

(2)西路军武器装备,有步枪(这是主要的)、手枪、轻机枪;还有新式马克沁机枪,这是当时的新式武器。武器弹药,每人都有,很少有赤手空拳的现象此不实。据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419页的记载推算,西路军各部队共有各类枪7000枝,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员无枪;每枝枪子弹最多者25发,最少者只有5发。

(3)西路军服装较差,没有或极少有御寒、涉水装备,有的没有鞋帽。

(二)马家军情况(1)骑五师参战部队骑兵两个旅、步兵一个旅,一个手枪团,共计9000人。青海参战部队三个旅又四个团,共计16000人。以上总共两万余。

(2)骑五师有大炮六门,用以保卫新旧城。前线部队(包括青海部队)主要是步枪、手枪,机枪很少,大刀、子弹非常缺乏此非是。据史料记载,马家军子弹充足,马刀也多。参战者人皆有枪,骑兵还加配了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