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局势(2/3)
价不会高。
韩遂是为了整合凉州叛军的军心才让出领袖的位置,韩遂是西凉叛军的领袖,他甘居末席,将首领的位置让给东凉叛军中素有威望的王国,本身就能看出王国本身素质不行……否则,王国手段超群的话,韩遂怎么肯甘居末席?
正因为韩遂有把握弄死王国,才推举王国为领袖。如果推举马腾这样的人物为领袖,搞不好马腾就能火并了韩遂。
凉州有名的领军人物稍作评价,蒯越又讲到关中三将:“董仲颖深知兵法机宜,为将沉毅有大度有李广之风,深得军将拥护,士卒倾心乐战。此公继段公之遗志,可用武于凉州,可称为国之利爪、虎将。”
董卓的名声是很好的,哪怕他为东中郎将在河北遭遇大败,也是政治原因影响军事这个不可违背的条件下发生的。董卓本人,朝中诸人都不认为那一战战败,是董卓能力不行,而是董卓为皇帝急切促战而背了黑锅。
“皇甫义真将门世家,以忠勇善战闻名称着于世,乃国之良将。陈仓之战有皇甫义真、董仲颖二人,可保稳妥。再不济,京兆尹盖勋盖元固精熟兵戎,新编五营强兵,足以保长安不失。长安稳固,则关中稳固,关中稳固,则凉州之患尚可平息。”
“至尊委以皇甫义真、董仲颖、盖元固三人,我以为西州无恙,不知扬祖如何看?”
魏越点着头,不得不承认一点:“今凉州沦陷,至尊力排众议,委皇甫义真、董仲颖、盖元固这三为凉州籍贯者大任,至尊如此信赖,此三将岂敢不效死力?”
皇帝的器量还是很大的,让他来弄,怎么也要把豫州的鲍鸿部调到关中掺沙子做预防,而不是像皇帝这样一口气将关中的防务都交给了凉州人。
可是其中也有一个问题,蒯越可能不清楚,或许皇帝心里头很明白,那就是董卓与皇甫嵩之间的矛盾。
凉州三明三个军事派系,自魏越入雒都开始,就目睹了两起凉州军事派系之间的争斗。先是董卓入京时派他哥哥拜访病重的张焕,张焕没有接见,拒绝了董卓。董卓虽然与夏育、田晏一起继承了段颎的衣钵,可董卓最开始是张焕征辟的,是有资格继承张焕这一系的。
可病重的张焕拒绝了,两个大儿子喜欢书法远离军事,小儿子张猛岁数又太小,张焕一系无法如皇甫嵩那样在家族内部传承,只能选旧将来传承。拒绝董卓后,张焕选择了周慎。周慎能接过张焕的传承,其中当时平黄巾战争中战功彪炳的皇甫嵩帮了很大的忙。
而后第二次争斗就是张温决断失误,需要周慎来背锅,当时皇甫嵩遭受猜忌而离职,在关中的诸将便一起谋杀了周慎,瓜分了张焕一系。
凉州三明这三个军事派系,只剩下了皇甫一系,和董卓一系。
这两个派系最大的矛盾点就在于对待战争的态度,董卓一系继承段颎遗志,以杀为主,主张彻底杀光、清除边患,认为一切招降、怀柔手段都是在养祸,十分排斥怀柔手段及主张者。
张焕一系、皇甫嵩一系则是一个主张怀柔,一个则是以打促和,追求的根本是通过怀柔手段令对方归附,然后再和平发展中使得对方汉化,用时间和优越的文化、物产瓦解对方。
随着张修被魏越谋杀,张焕一系彻底算是完蛋了。
董卓与皇甫嵩在对待凉州叛军方面,两个人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魏越非常的清楚……董卓主张迫降叛军,尽量不损耗凉州地区的汉化、向汉武装力量,以维持凉州整体汉文化为主的局面,而不是被诸羌、氐、小月氏之类的文化。
皇甫嵩对待凉州叛军的态度,则冷酷无比,不会讲究什么乡土人情,也不会思考什么凉州地区主导文化问题。皇甫嵩最关心的始终还是自家,为了避免被皇帝猜忌,皇甫嵩哪怕不愿意举起屠刀,可为了自家地位,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