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各自援军(三)(2/3)
而不是在现有服饰风格形制上包一层甲片。如取代筩袖铠成为军中主要装备的两裆铠,就是依照武士穿着的两裆衫改进来的。
两裆衫是一种裤腿肥大利于灵活的武士服装,省去了妨碍灵活的袍摆。两裆衫内衬,外穿两裆铠就成了魏晋南北朝时的小步兵标配。相对于缺乏灵活、僵硬的筩袖铠,两裆铠的退步更为灵活,几乎是轻骑兵标配。
盔甲改进也不能图方便开历史的倒车,比如将先秦、战国时期的简陋盔甲搬出来,即便是复古款式,也要在便捷、成本、防御性能中进行综合取舍。
是故,魏越提出的屯田兵盔甲是简单的皮质坎肩半身甲,狭窄的护肩只能护住两肩,在前胸、护肩中铆接铁片以增加要害防护性能,而头盔则是皮革与毡毯贴合缝制的宋军款式的毡笠。轻便的身甲,以及有保暖、遮阴效果的毡笠就是屯田兵的标配。
征召枪阵兵的盔甲则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升级,首先延长护肩能保护胳膊并在这个基础上增大、增强右肩防护面积,这样能确保枪阵兵架枪对捅的时候能有效增强右臂的防护效果;其次就是胸前铁片面积扩大,彻底保护胸腹;最后毡笠升级为铁质包毡,以增强对流矢的格挡效果。
常备枪阵兵盔甲再次升级,盔甲形制在征召枪阵兵的基础上不变,只是将盔甲升级皮革、铁片双重复合的镶铁甲,并额外增加护心镜保护胸口要害;而头盔铁质包毡的基础上增加镶铁护颈帘遮住脖颈。
这样一来与裹着宽大围巾保护颈部的屯田兵、征召兵相比,有专门保护颈部的护颈帘的常备兵就不需要在战时围裹宽大厚实的围巾。围巾虽然能吸汗,可显得臃肿,天热时实在是不利于散热和呼吸。
这三种盔甲形制大致类似,都没有裙甲、胫甲,这是魏越再三衡量决定取消的。枪阵兵本就体力消耗极大,枪阵对戳时对下身的防护需求不高。与其耗费成本,不如省去成本、工序,还能增加军队的机动力;同时省去下身甲后,所有盔甲的制作规格只要考虑胖瘦、高矮一共四种规格就可以了;如果增加下身甲,那么就要有高中矮、胖中瘦一共大小九种盔甲规格。
“一应新式盔甲都需皮革、毛毡,如此边郡牧户所产的皮革、毛绒就有了大用处。这利于内郡与边郡的交流,也能节省工序、铁锭消耗。”
“年内,要制好八千套屯田轻甲、四千套征召轻甲,常备镶铁甲制作不易先定一千五百套。南匈奴移民与军屯兵修筑沿汾河修筑营寨之余,要挑选其中手巧心细者学习制甲。此外若人力有富裕,不若沿官道伐木建造甬道。有甬道在,哪怕入冬我军物资南北转运也就不愁小股盗匪劫掠了。”
魏越当众嘱咐着黄盖,随着河东的战事陷入平稳,并渐渐过渡到汉军优势地位时,这就距离他离开河东入京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在河东局势陷入相对平稳的对峙时,河内战场却十分的危急。
从塞外一路打进来的张举不缺乏马匹,尤其是现在夏秋之际大大减轻了张举所部行军养马的压力。故而魏越在河东有绝对骑兵力量,张举在河内也有绝对的骑兵优势,几乎整个河内已被张举打穿,将河内汉军分割孤立。
若不是朱儁坚壁清野极力避免与张举野战,可能现在河内的局势早就完蛋了。
面对张举的绝对优势骑兵力量,朱儁有些力不从心。
就河内担负的重任来说,击败张举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河内汉军不能打败仗,否则黑山军各部必然会起一些小心思。只有保住河内汉军的实力,才能有效镇压黑山军各部,避免他们响应张举再次叛乱。
因河内局势的敏感性,之前密切磋商投降事宜的双方都默契的停止了谈判,在河内战场分出胜负之后才会敲定最后的投降细节。
朱儁应付张举的办法就是拖,拖到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