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太傅(2/3)
以名声大小、好坏作为举荐要求,导致名贼横行于世,败坏朝廷选才、提拔体系之外,最大的坏处就在于举荐问责制度的衰败。
此前公卿们都是根据名望来征辟、举荐人才,名望是大家、世人公认、点评、推举出来的。即便公卿举荐、征辟的官员犯了大错,这也不是公卿的责任,更不可能是世人推举、点评的不公正,而是被举荐者狡诈,欺骗了善良的世人,和公卿。
在野舆论点评公卿、朝政,就看公卿是否出身名士、大族;再看公卿是否举荐、征辟有名望的人;最后,就看公卿是否跟宦官走的近。
比如张温就是大宦官曹腾扶植起来的,张温当车骑将军、太尉负责凉州战事时,除了麾下五路军队是朝廷配备的外,其他的帮手只能由张温征辟。张温自然很想征辟很多凉州、关中的世家子弟,可没人搭理他。
看看接受张温征辟的孙坚、陶谦是什么出身,都是寒门出身的武人!
孙坚、陶谦是没有更好的选择,才会接受张温的征辟,如果有更好的去处,谁想跟张温搅合到一起?
就这种坏名声,张举、张纯去温园拜访,结果张温还看不起这两个出身边郡的武人,所以张举、张纯怀恨至今。
现在要补齐官员时,用的是公卿的人,魏越也要在命令中说明这一点。虽然没有明着说不要在野贤良,可对被举荐者身份做了种种限定,几乎是逼着公卿举荐自己的子侄、故吏、世交子弟。
公卿们很幸福的接受、配合这一道蛮横不讲理的要求,不过也注定他们要为自己举荐的人负责。
魏越作出安排见无人异议时,对殿上珠帘后的太皇太后、小皇帝道:“臣等诸事议闭,还请太皇太后训示。”
“大将军秉持国政以来,政通人和,都城内外士民安定,可见德行。就国政而言,哀家以为大将军鲜有不足。”
换了一口气,太皇太后又说:“先帝在时,已与哀家托付平阳婚事。今孝期已过,大将军与平阳的婚事也该提上议程。如此,大将军以外戚监国,虽无前例,却也符合情理,免得世人诽议。”
魏越应下,又听太皇太后说道:“尚书蔡伯喈身负经世之才,教导出大将军这等不世英才可见其能。是故,哀家有意拜蔡伯喈为太傅、尚书令。以协助大将军、司徒署理政事。”
担心魏越反对,董卓立马开口:“蔡尚书才德兼备,拜太傅,领尚书令稍有不足,还应封侯才是。”
马日磾是蔡邕的朋友,论交情还不在韩说之下,比之台上的魏越,扶助蔡邕上台对他更有好处:“教导天子,恩泽苍生,不妨先晋爵都亭侯。”
关内侯、亭侯、都亭侯、乡侯、县侯,以及特殊的名号侯,这就是现在大致的爵位高低。
刘弘见太皇太后开口,马日磾、董卓立马赞同,自然不会认为魏越会反对这件事情,紧跟着表态,认为都亭侯不够档次,应该加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名号侯。
三公同意,九卿先后发言也无什么反对者。
就此,太皇太后道:“今三公九卿皆许,大将军不必为难避嫌之事。”
董卓跟着开口:“诚如太皇太后所言,若大将军为难,不妨避嫌,交由我等议定。”
魏越缓缓点头,这董卓还是走通了皇室的门路:“那就遵太皇太后懿旨。只是尚书令裴茂,如何安置?”
董卓提议:“盖勋率部屯驻显阳苑,难以署理长安之事,不妨迁裴茂为京兆尹。”
今后平阳郡很有可能取消从新合并到河东郡,魏越祖籍河东,引河东豪强有天然优势,现在秉持国政后,河东豪强这边魏越不表态,都会拼命往魏越身边挤。
所以这裴茂,自然是魏越的人;裴茂的兄长裴羲,在魏越驻军临汾与白波军对峙、交战时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