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思变(1/3)
( )佛教进入南部瞻洲后,就发现整个南部瞻洲中,最为富饶人多地广的,还是大隋朝杨广陛下的治下,也最符合佛教广收门徒普传教义的目标,于是便把人力物力和重心都放到了大隋版土中。最开始的时候,佛教的眼光总是盯着这片土地上最大的宗派道门,不管上地下,道门都是佛教最大的对手,毕竟每个宗派都需要大量的凡间百姓来支撑。如果宗派是一副骨架,凡间的黎民百姓便是血肉,只有将足够多的血肉凝聚在骨架上,才能构成一个鲜活的生命,才可以具备强大的生存能力,否则,就只是一个光溜溜的架子,不但轻飘飘的没什么份量,而且相当的难看。于是在第一批寺庙的择址和建造时,几乎都盯着大隋朝中的重要道观,其中最早的十来间庙宇,象建在七星观不远处的兰若寺就是其中的代表。更厉害的,是在截教唯一的嫡系子弟洞府,峨嵋山罗浮洞附近,佛教在找地方修建时遭到了峨嵋剑派前所未有的排挤和抗争,却咬牙不肯放弃,转到了峨嵋剑派和罗浮洞背后的峨嵋山峭壁处,那从来无人上去过的绝岩之上,硬生生在峭壁间上不沾下不着地建了一座悬空寺。另外象青城观数百里外的宝光寺,距翠屏山哪咤道府仅百里的西林寺,文饰菩萨坐下弟子普达舍耶独自采石伐木,建在台山半山坡上正挡在截教仙草培育基地云霄峰下山道路正中的台寺,无一不是针锋相对地摆出一副敌对姿态。虽在大隋皇帝的支持下和官府的力助下,抢夺资源、争山夺林、拦截道家信众,无往而不利,却被这些截教东迁后还牢牢钉在南部瞻洲中,顽强地维系着那些不愿跟随截教东迁,又不愿放弃道门传承道统的旁系分支,在得不到道门三教的任何支持下,仍然坚持不懈地与佛教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于是这些寺庙被烧、被拆,官府搜刮民间帮着和尚们又重修重建,随后又再度被烧、被拆。释门子弟们不堪其扰,道家分支派系的子弟们却是乐此不彼,使得佛教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仍不能在南部瞻洲中站稳脚跟。不久,建在截教嫡系弟子玄真人出生之地的兰若寺,不单寺院被玄施术毁掉,连庙里的僧人都被玄给宰了个一干二净,只跑掉了金身罗汉满愿子。这个事件,更是给了佛教进入南部瞻洲以来最为沉重的一击。针尖对麦芒,佛教不但没有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反而弄了个两败俱伤。其实也不叫两败俱伤,佛教的损失除了被玄灭掉的那几个僧人外,无非就是一点财物损失,都被朝廷和官府给补偿起来了。道门这一边,佛教也不过是利用官方的力量,驱赶和逮捕了一些放火拆庙的人物,又用佛法“净化。”了少数意志薄弱的道门信徒,却全是道家外系分支中无关紧要的徒众,对真正的道派中坚,连点皮毛都没伤到。能把许许多多相互不沾边的理论混杂在一起创出一个新教派来的佛祖,智商当然是高得暴棚,怎么可能就束手无策以至放弃。大隋朝杨广陛下出于政治目的的支持和帮扶,无意中给了佛教一个提醒。万里迢迢来到南部瞻洲,难道就是为了跟道门过不去?当然是,一山不能容二虎,迟早都得图穷匕见。但也不尽然是,要争,要夺,要斗,首先面对的都是炮灰的问题,难不成要叫菩萨们赤膊上阵提着大刀片子跟道门对砍。归根到底,没有大量的信众和追随者,一切都是白搭。于是佛门穷则思变,干脆放弃了在这些穷山僻岭中孤立无援地与道门支系浪费精力,反正有大隋朝廷的支持,咱庙继续建,寺继续修,哪里人多物丰,就往哪里去。这一变通,罗汉菩萨们才发现自己以前真的蠢到了极点,不知在荒山野岭中耗费了多少光阴和心神。从在城市里建起第一座庙宇起,无比幸福光明的坦途就摆在了他们面前。道家修的是自然之法,练的是出尘之术,越是热闹繁华的地方,越难看到道观的踪迹,出来活动的都不过是一些勉强跟道门挂上一点关系的旁系外派分支。曾被玄烧得一佛出世二佛升的金身罗汉满愿子大师,就意外地发现,南部瞻洲这么辽阔一片大地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