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不平静的水面(1/3)
襄江连贯整个大陆的东西,地位不亚于北方的大河。南方的水网分支基本上都是从襄江引流出去的。其中就包括曲氏的族居之地东湖,曲阿。
正如季刊所说的那样,楚国的战事持续到现在换作局外人,谁也没能够预料到。起先不过是李景在渝州大败十万大军的曲浩绛,只是残余部队尽数被李景收入怀中。渝州大败之后,曲浩绛可以说是空这手返回荆北道。由于楚国的政局本来就是弱肉强食的军阀割据的局面,实力大减的曲浩绛的手下的小军阀自然无法按耐住心中的心思。
叛乱是有个*的,至于这个*是怎么引爆的,李景并不清楚。但是所造成的影响确实实实在在的,几乎曲浩绛下辖的半数区域陆陆续续的宣布叛乱,有的甚至扬言要直接脱离曲浩绛的控制。
本来经历了一场大惨败的曲浩绛也是憋了一肚子的火,现在好了,整个楚国的西部算是彻底的炸了。
对于这些小军阀,即便是曲浩绛刚刚元气大伤,则是可以应付的来的。可是接二连三的叛乱致使叛军没有像以往那样处于分割的局面而是连接成了一个整体。这可就让曲浩绛头疼不已。为此曲浩绛不得不派遣自己的心腹江奉领名前往岭南平叛,而自己负责收拾北部荆北道的烂摊子。
兵力严重不足的曲浩绛这仗打得是苦不堪言,别说是夺回叛乱的城池了就是守住现有的城池都是个问题。为此曲浩绛不得不向李景出售造船术以换取李景在武器和粮食上的资助。
楚国是个严重缺铁的国家,所以只是在楚国的军队之中,披铁甲的人数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且多为将军的私人亲信部队。更多的人依旧是选择皮甲和青铜剑作为制式的武器。
当然不排除南方天气的原因只是因为在十分潮湿的环境之下,铁甲的生锈程度很快就会发展起来。这对于严重缺铁的楚国来说这不是一笔小的支出,何况在南方这种河网交错,丘陵密布的地方,轻便的皮甲比铁甲差多少。这也就是为什么南方的楚国更多的会选择向东西或是向南而非向北。
荆北道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完全属于和南方雨林的那种地理特征,反而是个北部的大魏荆北路相仿。换上了李景提供的最新装备的曲氏步卒打起别说是铁甲了就是皮甲都难能可贵的叛军来说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南方有江奉这个智囊坐镇且有曲氏族居曲阿的支持,战事要比曲浩绛顺利的多。
眼看这叛军的据点再次被分割开来,一封诏书的发布可谓是打了曲浩绛一个措手不及。
至此曲氏的叛军和龙名章的部队正式的结为盟军,更让人纳闷的是连带着魏国的淮北门阀也跟着掺和在了一起,满满的,曲浩绛的士卒们开始发现对面的那些叛军也开始了整体换装,双方的差距满满的就这样被拉平了,甚至是获得龙名章支持的叛军更胜一筹。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眼下能够直接给予前者帮助的人也就只剩下李景,可是李景这边也不好过,据曲浩绛的斥候来报,为了北伐,李景抽调了几乎所有的机动兵力根本就没有能力去援助自己,万般无奈的曲浩绛只得使出自己最后的底牌,那就是从自己的族居之地曲阿征召军队参战,以曲浩绛自己的估计,曲阿的曲氏子弟尚有十万之众,勉强一下还是可以拉出来五万人的军队。
集结出自己的所有机动兵力力图在龙名章积极好兵力之前彻底的解决叛乱问题。这也算是曲浩绛的基本策略,不过等出主意的众人重新把希望放在曲阿的身上的时候,都不由的为之泄气。
征召曲阿的兵力是容易,但是如何把这五万人运到前线才是问题的关键。从东湖出发沿着襄江的水网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前线,现在可是跟龙名章的十万大军赛跑的阶段,便利的水路交通即可以保存体力又可以在限制的时间内抵达池州。可是以现在的情行来看,这个办法还是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