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渗透文安(1/3)
商人们如今都已一文不名,连吃饭都成问题,他们自然明白揣进衣兜里的银子没有人肯掏出来,无论谁坐镇静海县,被倭寇枪去的银子都不可能还给自己。能像静海师这样给他们提供一笔贷款,让他们作为本钱去山东购粮回到静海县城出售,赚取利润,这样的做法已经算是仁慈了,这等于给了他们一个救命稻草,哪里有不愿意的道理。而且,更让商人们感激的是静海师承诺将派遣部队为他们一路上保驾护航。商人们拿着银子走了,京杭大运河从静海县境内流过,倭寇占了天津、京师,从前运河上的漕船以及南来北往的船只就断绝了,倭寇占领静海县后,把静海县的船只全部抢了去,带到卫河,从天津港向京师运送兵力。
既然静海县有运河之便,从路上去山东运粮就太不明智了,从路上去往返一趟要耗费很多时间,虽然静海师从倭寇、伪军手里缴获了不少粮食,可是城里有数万百姓,还有一万多官兵,大家坐吃山空,那些粮食只够食用半个多月的,等到商人们经陆路从山东运粮回来,大家早就饿死了,所以唯一的选择就是组织百姓抓紧时间做木排,做好了木排载着商人和官兵去山东,然后在山东花高价购买一批适合运粮的船只,有了船只,再把采购的粮食运回来。
城中的木匠全部被集中起来,带到运河畔,砍伐树木制作木排,因为要派两个连官兵充当押运队护送商人们去山东运粮回来,所以至少需要赶制一百多个木排,运河畔没有那么多树木,就动员近千百姓从距离运河较远的一片树林里砍伐树木运至运河畔,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赶制出来一百多个木排,商人们和押运队登上木排,向济南府赶去。送走了商人,牛小山和张正和又动员百姓和官兵配合木匠制作小木船,制作足够多的小木船既可以在河中捕鱼,也可以北上去天津打击倭寇,还可以南下去济南府采购粮食,毕竟商人们这次去济南府,不允许他们在那里耽搁太久,仓促之间未必能够买得到足够多的船只,所以必须依靠自己打造船只。除了组织木匠打造船只,张正和还把城中的铁匠集中起来,又抽调过来一些木匠,建立了兵工厂,打造强弩、箭矢、长枪以及火炮使用的散弹。兵工厂所需的原料自然是不缺的,从倭寇、伪军手里缴获了大量的刀、剑,另外从那些空无人迹的村子里也收集到不少铁制农具,这些东西都可以融化了制作静海师官兵需要的武器。兵工厂的建立使百姓们有了一项意外的收入,他们可以在厕所、猪圈周围搜集硝土,按照兵工厂提供的方法,熬制硝,卖给兵工厂制造火药。
城中百姓继续挖掘地道,牛小山要把整个县城变成一个规模巨大、完善的地道网,地道里挖出的泥土都运送到护城河旁,堆在护城河旁,随后护城河旁附近挖一个很大的土坑,挖开护城河,将护城河里的水排进大土坑里,最后用堆积在护城河旁的泥土将护城河填埋,官兵赶着骡马,后面拖着石磙子,反复在新填的泥土上碾压,将土压实后,打通城内与城外的地道,这样一旦倭寇再次占了静海县城,静海县内的百姓和官兵就可以躲入地道,在城内、城外任意来去。静海师歼灭城中的倭寇、伪军之后,就没有义务劳动这一说了,但凡百姓参与的工作,都给百姓支付银钱作为报酬,比如挖掘地道、填埋护城河、扎制木排、制作小木船……
静海师需要发展壮大,只有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困守静海县这样一座孤城不是长久之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倭寇由于船只有限,不能将更多的倭寇、朝鲜兵运送过来,等将来运送过来更多的倭寇和朝鲜兵,倭寇势必会全力对付静海师,所以静海师趁着现在倭寇没有足够的兵力向京师以外的地方征伐、扩展势力,就因该抓住机会尽快向周边发展,争取占领更多的地盘,获得更多的回旋空间。那么静海师第一步向何处发展呢?很简单,敌军力量最薄弱的地方,静海县北面是天津三卫,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