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9章 静待契机(1/2)

勉强压抑内心的震动,赵祯故作镇定的将萧和送出宫去。一旁服侍的陈总管虽然对此十分惊讶,却也并没有出声阻止。因为他自己也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赵祯这个年轻的皇帝像今日一般朝气十足的模样了。

身为君王,在旁人看来是高高在上,然而对于自己这个最接近皇帝的人来说。从他看着赵祯从太子一步步走向帝位,便是一个干劲十足的少年变成如今老气横秋模样的过程。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早已让这位年轻的天子失去了本该属于这个年纪的进取之心。

而现在,那个自己曾经最熟悉的官家似乎又回来了,对于陈总管来说,实在是不忍心阻止。即便赵祯现在的行为并不符合他身为君王的身份。而当萧和战战兢兢的离开之后,陈总管颇为高兴地说道:“好久没见官家你如此高兴了。”赵祯一愣,旋即有些愧疚的说道:“老陈,这些年来真是有劳你了。朕荒废了这么久,现在总该要做些事情的!”说完,赵祯的眼神之中透出一丝果决。

这时候,陈总管知道,他记忆之中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君王,真的回来了。

另一边,回到庞府的萧和回味着今日在宫中对赵祯说的那番话,不由得有些后怕起来。上一回自己进献的沙盘与兵棋推演如此之快便传到了汝南王赵允让的府中。而这一次的谈话虽然在场的只有三人,但也保不齐自己那“惊世骇俗”的言论会散布出去。若是被那些文臣们知道自己居然在皇帝面前说出如此“离经叛道”的话来,想必自己的政治生涯便会提前结束了吧。

如此一来,自己还有参加什么科举的必要吗?不过,萧和显然低估了赵祯对于此次谈话的重视程度。萧和不知道的是,在自己离开皇宫之后,赵祯便立刻让陈总管将萧和的一番见解看法全都记录下来,并且严格保密。由此可见,赵祯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他不想以为一次这样的论策便让萧和永远失去进入大宋朝堂的机会。

或许,现在还欠缺一个变法的契机。萧和思忖着,若是让所有的人都意识到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想必再惊世骇俗离经叛道的观点,也会有一线机会吧。而眼下,这个机会似乎正在渐渐出现。那便是西北大宋与西夏间的战局,以及之后随之而来和议。

萧和知道,即便同西夏的战争大宋一方暂时去的上风,但以目前宋军的实力,也无法彻底将西夏灭亡。所以,一旦战局坚持不下,大宋朝内的大臣们便会怂恿皇帝议和。而为了达成议和,甚至会不惜出卖一定的利益。

在萧和的记忆中,庆历年间同西夏的和议内容里,虽然西夏取消了帝号,由宋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许自置官属。但也不过是名义上向宋称臣,奉正朔。而大宋却需要每年赐给西夏七万两白银,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另外,各种节日还得另行赏赐。说得好听点是赏赐,说得难听点便是花钱买平安。

而面对这样的窘境,大宋却几乎没有任何办法。军队在战场上占不到便宜,谈判桌上自然谈不出什么利于自己的结果。正因为如此,这才有了后面所谓的“庆历新政”。

想到这里,萧和不禁有些思念起此刻正在泾原路宋夏前线的司马光起来,也不知道,此刻的他怎么样了。他并不知道,凭着当初自己同司马光所说的那一招“筑垒浅攻”的防守反击战术,正在泾原路前线混的风生水起。几场战斗下来,一时间没有察觉这一路宋军战术大变的西夏军队,居然连连吃瘪。不但丢失了对于韦州附近游牧部落的控制,甚至连韦州城都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司马主簿,你的办法还真是好使,我们已经好久没有打的这么痛快了!”镇戎军的军帐之中,任福在接到前线再度大胜的消息后,十分兴奋的对司马光说道。自然,司马光也是十分高兴。这半个月以来,泾原路的宋军以镇戎军为大本营,稳步向北推进。在完善而有充分的后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