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就是卖个新鲜(1/2)
杨家大郎的品级确实不高,却是扬州盐监的一把手。
自从第五琦乾元元年改革盐法之后,大唐盐政一改国朝新立时候的放任自流,改为统供统销,具体形式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民产,官收,官运,官卖。
自那以后,大唐各个盐监的权力可就大了,虽然盐监的品级并不高,却都是肥得流油的职位,真要是没有什么过硬的背景,还真不一定能拿到这个七品官。
至于王胖子和王辉为什么要上赶着给杨家老太君祝寿,自然是因为有求于人。
这个事,还得从大唐的地大物博开始说。
物博,好理解,就是东西多呗,具体到食盐,蜀中有井盐,河东、陇西有池盐,沿海地区有海盐。
地大呢,也好理解,疆域辽阔、人员众多,对食盐这种生活必需品的消耗,绝对是刚需,考虑到官方的运输成本和大唐百姓的实际需要,大唐食盐的供给区域,也有一个大概的划分,蜀中井盐供西南,河东、陇西池盐供西北、关中,沿海海盐供给东北、东南地区。
然后,这里面就出现问题了。
整个大唐版图的正中区域,直白一点,就是长江中游地区,没人供。
这哪行去!?人不吃盐,一天两天还能对付,要是时间长了,根本没力气,不但如此,还有各种疾病也会找上身。
王胖子就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所在,一想,哎呀,这里面商机无限啊,只要把食盐运送到这个地区,那不是有多少买多少?根本不用为销路发愁!最可爱的,还是运输成本极低,只要在扬州提了货,顺着长江水道上去,运输成本简直低得令人发指。
这是个好买卖,得干!
但是,盐从哪里来?
自然是扬州盐监喽!
别看扬州出产的海盐都有相对固定的销售区域,但那仅仅是针对着账册上记录在案的海盐,那些数不清的“余盐”,也就是每一年比账册上多生产出来的食盐,可不就是想买到哪里就买到哪里?
王胖子的主意,就打到扬州盐监的“余盐”身上了。
至于怎么能拿到余盐,多简单啊?
杨家大郎!
只要把他拿下,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而且据王胖子打听到的消息,这位杨家大郎事母极孝,你见过几个大唐官员当官还带着亲妈上任的?杨家大郎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几个之一。
这不正赶上老太太六十大寿么?卖东西贺寿去!只要让老太太高兴了,杨家大郎不也得跟着高兴,后面的事情不就是水到渠成了么?
这才有王胖子上赶着送礼贺寿的事。
不过,比较闹心的是,那富商王辉也不知道怎么的,同样要上赶着送礼贺寿,真不知道他是一开始就和王胖子一样瞄上了余盐的生意,还是听说了王胖子的动静诚心给他添堵,总之,这结缘颇深的两位,又因为余盐的事情撞到了一起。
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明白之后,王胖子对这徐镇川一阵苦笑。
“徐参军,不满您说,王某从两个多月之前就开始准备贺寿的寿礼,金银珠贝倒是准备了不少,不过总是觉得难以在寿礼之中脱颖而出,正巧你前来扬州,那多子多福的方竹手杖,正是一件难得一见的寿礼,只是可惜……唉……就算你再给我一根相同品质的精品竹杖,我也难以压那王辉一头,弄得好了,也不过平分秋色而已,唉……”
徐镇川听了不由得暗笑,王胖子这话说的,这是装可怜呢?还不是想听听怎么让“好事变坏事”的办法?
一念至此,徐镇川也不卖关子,直接开口。
“真要是这么说起来,倒是徐某坏了二郎的大事……这样吧,徐某想个办法,让那王辉送不出那根多子多福也就是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