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4/5)
*保存在仓库,但现在就要分配到各分队;要有半个基数的炮弹和*处于待装填状态,高射炮也照样;各种车辆的油料储备,不得少于两个基数:一个基数装油箱,另一个基数装油桶。最后,最大限度地缩短军队进入战斗准备的期限:步兵和炮兵部队要缩短到两小时,骑兵、摩托化兵和机械牵引炮兵部队要缩短到三小时。
要把和平时期正在进行训练和武器保养的十二个不满编师和数量众多的炮兵部队进行扩充和重新编组,组成齐装满员的十八个步兵师并加强地面炮兵、高射炮兵后组建六个步兵军,从蓬勃发展的国民经济中抽走数十万劳动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困难的是指挥干部问题。在1929年到1937年间,创建了西北陆军参谋学院、长安中山步兵学校、张掖西北炮兵学校、西北航空学校、酒泉摩托机械化学校等新军校,全部军校的训练期限都由苏联标准的三年改成了两年。与此同时,还组织了为数众多的少尉训练班。所有这些,无疑对战争爆发前指挥人员的缺额有所弥补,但远远不够。我们把1937年的很大希望寄托在各军校5月份毕业的学员身上。但是年轻的中尉们是在战争爆发前几天才到部队的,他们当然来不及熟悉情况和研究自己的部属。我们得到的一个安慰是,大量预备役指挥员要在宣布动员后立即到我们这里。
最复杂的问题,是军队中各种武器,特别是新式坦克、飞机和火炮的装备。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十分重视这一问题。研制或引进了第一流的军事技术装备样品。出色的“博福斯系列火炮”、“西北鹰75”型飞机,最完美的M25中型坦克和装甲运输车,以及其他多种武器,就是在当时投入成批生产的。这是工人、科学家和工程师最伟大的劳动功勋。可是工业部门仍不能满足军队对技术兵器的需要。我们只好安于许多武器装备不足的现状,而寄希望于以后逐月增加。
而当接到启动南风行动的命令后,我们又增大了很多工作量,现在,终于我们可以专心致志地投入实际的作战指挥中来了。喝完小酒,我们又用冷水擦了把脸,振作了一下精神,布置后续工作。
后面的几天里,向淞沪参战的西野部队将一个梯队紧跟着一个梯队源源不断地通过京沪铁路开到。作战处将成为特殊的调度所,一切有关部队运行和状况的通报都送到这里。开来的各部队是有战斗力的,尽管部队长们抱怨中级指挥人员缺额,技术兵器、运输工具和通信工具不足,但是各部队都士气高昂,坚信胜利在握。
对任何一个指挥所来说,主要的问题是通信联络。西野一直很强调战场准备工作,自从制定南风行动计划,确定了前进指挥所开设的几个可能位置后,西北边防军通信主和他的属下做了很多工作。我记得他曾自豪地向刘司令员报告,由新指挥所通过电话、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既可同各前线部队,也可同南京、西安直接通话。通信是多路的,因而也是可靠的。但是他立刻遭到了刘琨上将的白眼儿和申斥:“和平时期与战时完全两样。问题在于,我们的通信基本上靠的是租界或华界的永备有线通信线路。这样的线路自然是众所周知的,日本人会雇佣汉奸去对付这些线路。及时排除故障的力量也会不足,因为大多数军、师通信分队,要在宣布动员后才组建;而战争的突然爆发会破坏了这些计划。另外,陆军航空兵可能的作战基地分布在江西、江苏、河南、安徽等地,上海的战役模式是空地联合作战,与陆航的顺畅沟通也是重中之重。”
而现在,当战斗开始后,中央军就惨遭刘琨上将预见的困难:常凯申多次与各集团军通话受阻,他气急败坏地把南京的交通部长大骂一顿,后来还逼着他到前线去解决通信问题,真难为死部长大人了。而西野则因为加强了无线通信器材和通信保障分队的力量,在淞沪会战期间,通信顺畅,全军如臂使指,配合完美,获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