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鱼、猛禽、强大的中立国(1/4)
美国记者哈雷特?阿班就是其中一个热切的观战者。
1926年年初,美国人阿班在旧金山订了一艘老船西伯利亚战神号的往返船票,本打算在中国只待6个月,最后却待了15年,并且成为《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深深陷入复杂多变、危险刺激的远东迷局当中,不能自拔。15年里,他报道了北伐战争、东北易帜、蒋冯阎大战、中东路战争、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等,直到上海成为“孤岛”的最后一刻。同时,他也从默默无闻的普通记者,逐步成为中、美、日等国诸多名人政要的座上宾。
20世纪20年代起,涌入中国的西方记者如过江之鲫,但就当时的社会地位而言,无人可望阿班项背。阿班生性争强好胜,在第一线拼抢突发事件,人所不及,但他的真正优势,还在于广泛的上层关系。中国政府高层及日、美、英、苏等国在华最高层里,尽是他的私交。国民政府初期想逐他出境,弄到后来,四大家族竟都奉他为上宾。日本方面更重视,文武各派各系的最高头目,恨不得把他门槛踏破。苏联也有趣,一边掀起批判阿班浪潮,一边派大使与他密谈,托付他转达高层意思。至于美英方面,自不待言了。阿班之重要,在于他的作用已完全超出了区区记者的层面。对美国政府而言,他是个不支薪的高级情报员,免费提供绝密情报,分量超过任何正式间谍。对其余各国政府而言,他是个编外的美国外交官,其作用,常常是美国大使所不能及。因此,日美之间、中美之间、苏美之间,都要由他来频频传话。至于各国的内斗,也要向他暗泄天机,好登上《纽约时报》,搞乱对方。比如,日本正式加入轴心国前,即因最高层两派对峙,有人将消息暗中相告,使他平白得了一个全球超级独家新闻。这一切当然有赖《纽约时报》的金字招牌,及其取之不尽的资源。
驻上海的外国记者中,以阿班的阵仗最大,居则百老汇大厦顶层,行则车夫驾新款轿车伺候,玩则江湾高尔夫球场,饮则英国总会、花旗总会。手下记者、助理众多,仆役成群,保镖随行。豪宴酒会里,他时而主人,时而座上宾。亚洲各地,只要认为必要,便可随时豪华出行。《纽约时报》的金库为他安了龙头,需要时,只管拧开便是。看他在北京、上海的日子,与其说他是记者,不如说是王公,寒酸的同行们,谁能与他争锋。
他掌握着远东新闻的权力,这权力的来源,自然有赖《纽约时报》的金字招牌,也和他与中国政府高层及日、美、英、苏等国在华最高层的深厚的私交有关。凭借这两点,他挖到了很多有关远东的全球独家新闻,深深影响了各方的局势判断。
阿班与日本方面的关系确实很深很深,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在九一八事件前一个月,竟然专门请他去,暗示他日本计划占领东北,阿班对此暗示专门去东北作了调查,并且对日本关东军和其他驻东北军政单位作了采访,他坚信日军很快会入侵东北,并向美国国内发出了大量深度报道,结果自然是没有发表,因为这实在是太骇人听闻了。热心的阿班没有放弃,他向北京的美国公使詹森汇报了此事,无回应;他找了张学良的私人顾问端纳,并面见了当时在北平医院养病的张学良,无回应;最后他找到了一个相信他的人:宋子文,宋子文把他的材料迅速传递给了自己的两个亲戚:常凯申和刘越石。这两个人有着迥然不同的反应:前者是置之不理,刘越石当时正在上海有公事,他闻信召见了阿班,这是阿班第一次见到这位传说中的西北王。刘越石用流利的英语与阿班交谈了近两个小时,除了详细地了解了东北的情况及日本军政高层的动态,刘越石也向阿班介绍了西北正在进行的建设和工农业革命,也谈到了正在发展壮大的西北边防军。他的睿智和机敏给阿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会见的最后,刘越石说:“你是对的,日本侵略中国将从现在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