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税(1/4)
明朝的商税是怎么征收的呢?
现如今实行的商税征收大致分为两种,一是钞关关税,也就是类似后世的高速公里上的收费站,不是海关关税。
关税是有明一代的一种税收制度。
是为明朝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新增商税税目之一。当时,政府在沿江和沿运河要地设征税关卡,对“舟船受雇装载者,计所载料多寡、路近远纳钞。”所征之钞或银,称钞关税。
设钞关税的目的在于通行钞法。
钞关税初行时,只对受雇装货的过往船只征税,税额按船的梁头座数和船身长度计算,这种税称船料或船钞。船钞税一般不税货,只税船。
玩过京杭自驾游的现代人都知道,从杭州到北京,最短公路里程1300公里,要走九段高速,交费624元,平均每公里交五毛。
玩过京杭自驾游的明朝人也都知道,从杭州到北京,最短水路里程1700公里,要过12个钞关,交费348文,平均每公里交两文。
明朝米价最低时,70文能买一石,当时一石米90斤,平均每斤米卖8文,用米价一换算,明朝两文钱跟今天五毛钱的购买力相差无几,那时候每公里交两文,刚好等于现在每公里交五毛。
现在的收费站不是问谁都要钱,军车、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统统免费通行。在某些地方,当地领导的车驶过当地的收费站,按惯例是不能收费的--钱是小事,伤了领导的脸面要紧。
同样的,明朝的钞关也不是问谁都要钱,它们有三不收:“领导的船不收,太监的船不收,进士和举人的船不收。”
明朝人过钞关,变着法儿逃费,有的造一对假牌子,在船头竖起来,一面写“相府”,另一面写“通政司大堂”,冒充官船,就像现在某些民用货车挂军车牌照那样;
有的请进士或者举人坐在船上当护身符,过钞关的时候,人家要钱,就让护身符出面对付,类似现在某些驴友开车出门时尽量捎一记者。
时代不同了,手法仍然会复古。
冒充官船风险太大,请进士或举人做护身符却百试百灵。
所以在明朝,进士和举人堪称一专多能,他们不但推动了文化教育产业的繁荣发展,而且在民营航运领域大显身手。船主给他们的回报也丰厚,明朝拟话本《文疯子传》里,一位秀才同时给两艘民船护航,拿了人家五两纹银的顾问费。
进士和举人比秀才有身份多了,他们更有资格帮人免交过路费,拿的报酬自然更高。
扯得有些远了。
这个虽然看似不是商税,其实也算是商税的一种,因为能够全国各地跑船的,除了官府军队以及官宦人家外,就只有那些各地行商走货的商贾了。
跑船的算是行商,另一个则是坐商,这是明朝商贾的两个分类。
对于行商和坐商不同。
行商有前面提到的关税(过关卡的税收)和市税(进入市镇贸易的税收),都是“直百抽二”或者“值百抽五”。即巡检按照货物的估价向商人拿钱,或者是直接拿走走相应的货物。
坐贾指那些定居下来的,或者称“铺户”,有明一代朝廷直接向要求这些铺户按照经营内容和规模缴纳一定数量的白银,并且承担“轮值采办”之役。即轮值期间铺户要负责衙门所需物资的杂物采办,往往是需要铺户先行垫付。
这种役很重,铺户亏累不浅。
一些不法的衙门执法人员往往使用手段对一些不给他们送孝敬的商铺实行轮值采办,一下子就能让这些商户倾家荡产,甚至是杀身之祸。
行商的税和坐商的税不同,虽然朝廷规定的商税是三十税一,不多,但是经手的人太多,各种附加的名目也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