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5章 新军移镇(3/4)

植了。

而占城稻则是这个时代最为高产的农作物之一了,它不但耐旱,而且适应性极强,对土地的要求也不大,生长周期短,种下去到收获也不过五十多天而已。对于日益寒冷的大明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救命的粮食。而另一个棉花,在大明也被广泛认可种植,虽然使用的途径范围还不大。

朱祁钰相信,只要将占城稻和棉花推广开来,要不了几年,足以应对日益寒冷的环境。

于是,朱祁钰亲自从私库里拿出银子以及其他堆积如山的各种宝物共计两百万两银子用于推广占城稻和棉花的种植范围和种植规模。同时,大明民生集团也开始于全国范围内广泛的以成本价销售新式犁,用来提高种植速度。对此,政事堂还传令天下所有州县衙门,购买大量新式犁免费发放给下辖的百姓使用,如果有人阴奉阳违,直接开革罢官,冲入劳役十年。

面对种种有利于农事的政令一条条的出台,大明天下顿时忙碌一片。

四月一日,大明警察部和镇守军正式宣告成立。其中,警察部归政事堂统辖,镇守军归军事委员会和政事堂双向管辖。十四万镇守军和六万警察部队也陆续走出南大营,开赴各自的驻地。

其中,镇守军第一师一万人负责镇守大明京师。一万警察部队也化整为零散布在整个京师内。他们将取代原有的京师保卫部队和捕快衙役,负责大明京师内部的安全和稳定。

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福州,南昌临江开封,济南,济宁,太原,CD,泸州等十三个人口大量集中的大城市也都分别派遣一万镇守军和数量不等的警察部队前往作为先头部队进驻。日后,随着这些地方的地方部队以及替换下来的捕快衙役来到京师,在南大营经过筛选训练成军后,再行继续分派其他地方进驻,确保大明境内的安稳。

大明如今共有人口聚集量极大的大型城市三十三座,

分别为北京、南京、苏州、镇江、松江、淮安、常州、扬州、怡真、杭州、嘉兴、湖州、福州、建宁、武昌、荆州、南昌、吉安、临江、清江、广州、开封、济南、济宁、德州、临清、桂林、太原、平阳、蒲州、CD、重庆、泸州。运河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沿河城市多位着名的大商埠。因工商业发展,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形成了以运河为主要交通脉络的城市布局。

按照朱祁钰的规划,全国镇守军的数量他准备控制在五十万,相当于每一个大型城市都驻有一支一万人的镇守军。而警察部队的数量则是相对的要多一点,控制在八十万以内。

这个时候的衙役捕快很多可都不是正规衙门编制,而是为了管理一府一县当地的县令或是知府自行招募的,不吃公粮。多一点少一点,对当地衙门无伤大雅。而警察部队则是正规的政府编制,是要吃公粮的,八十万警察部队,在朱祁钰看来已经是极限。再多,对大明朝廷来说就实负担了。

五十万镇国军,五十万镇守军,八十万警察部队,再加上准备成立的三十万生产建设兵团,光是这些基层部队每年的财政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数量多了,对于大明来说都将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

这也是为什么朱祁钰一定要精兵简政的原因。

而相对于大明原本的将近两百万大军之所以都能养的过来,就是因为实施了卫所制,战时作战,无战事时放下兵戈种地自给自足,才保证了两百万大军的吃饭问题。但是这其中的弊端却也是极大的,到了中后期,卫所士兵几乎成了各地卫所将领的私人奴隶,没有一点战斗力。

生产建设兵团就是采取这种类似于卫所制的形势将一些不是主力的部队全部改编,变成生产建设兵团,负责给全军开荒种粮,圈养家畜。战时还能当做二线部队使用,最起码比镇守军的实力要强上一些。

这是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