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14章 农用器材,造船厂(2/2)

如果是旱田的话,能用到的就不那么多了。

好在赵天清所在的宋国和吴国的土壤以及气候条件都是比较不错的,所以很多东西还是挺适合的。

看完农用市场的工具以后,赵天清又来到了当地最大的船厂——宝来船厂。

宝来船厂的工匠多大量千余人,他们又被细分为:大木匠、细木匠、船木匠、铁匠、油漆匠、画匠、箬篷匠、橹匠、艌匠、木桶匠等各种匠人,一艘大型的商船造下来,要各个匠人之间配合十分默契才行。而且宝来船厂的年制造量至少在六百艘以上。

不过有一点是赵天清没想到的,也是老徐没有弄清楚的。

这宝来船厂,其实相当于吴国的国有企业。说白了,吴国的需要多少船,宝来船厂才制造多少船,并不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概念来运作的。所以这样一来,匠人们拿的是死工资,几乎没有什么太高的收入。

当然了,匠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接一些小活,比如帮别人做个捕鱼的小船什么的。毕竟,这种小船的制造,是没必要向官府报备的。

那么可能会有人问:既然这宝来船厂是为官府工作的,那么赵天清跑来干什么?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赵天清也是从老鸨哪里得到的消息,由于造船的材料都是官府从不同的地方运送来了,所以在质量上难以保证,这也导致了有人从中捣鬼,谋取以正当的利益。

这些事情被官府上层发现以后,极为不满。毕竟吴国靠的就是海运发达起来的,如果船的质量没有保证,那么就等于动了吴国的根基。

所以现在官府正在研究新的制造流程,摸索新的生产手段。如果把船厂私有化是不是会好一点呢?

例如又宝来船厂和包喜船厂同时生产一艘战舰,然后官府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两家造出来的战舰进行对比,最后选择较好的那艘进行购买,这样,既可以保证质量,又可以淘汰那些劣质的残次品。

所以在这样的政策指导之下,船厂已经开始慢慢的转型,这里的船厂也开始接私活,当然没有那么明目张胆而已。

这带来的好处就是匠人们的积极性明显增高了,原先一个匠人造一艘船是那么些钱,造十艘船,还是那么些钱,所以积极性肯定不高;但是现在如果接一个私活的话,船的价格由船厂决定,如果船厂赚的多,自然也是愿意给地下的匠人多分一些的。

而宝来船厂,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船厂。

一天一章。稳。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