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刘邦最开始跟哪位大哥?(2/2)
被气得不行,但也没办法。
为了赢得兄弟们的喜爱敬重,刘邦很希望自己能表现得豪爽大方、讲义气。所以,有时候在街上打架犯事,为了躲避官差,就会带着兄弟们跑回中阳里躲躲风。
兄弟们躲风期间是要吃饭的。刘邦自己肯定请不起,也不敢带兄弟们回家惹刘爸爸生气。好在大哥对他很好,能帮他解决问题。
大哥勤劳持家,娶了个同样勤劳持家的嫂子。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结婚的人必须和父母分家,大哥大嫂就从老刘家分出去独立成户,大嫂很快就生了个胖小子,这让两口子感到生活很有奔头,干活更努力。
刘邦就常去大哥家弄好的吃。有时候更是带着许多兄弟来。
这样吃下去,大哥累死也负担不起呀。
所以,这天刘邦又带着一伙兄弟,兴冲冲而来。大哥在地里干活。大嫂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好明着赶人,就铁青着脸,走进厨房,半天不出来。
刘邦和兄弟们都饿得肚子咕咕叫了,唤大嫂打饭。
“当!当!当!”
大嫂却在厨房里,弄出咣当哐当的巨响,说是在刮锅子底,家里饭都吃完了。
老娘不能伺候你这个游手好闲、吃里扒外、坐吃山空、百无一能的小叔子了。
大嫂当时有没有这样骂出声来,历史书上无明确记载。但这每一个词,都是当时刘邦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大嫂这种刮锅子底的行为艺术,要表达的意思是很明确的。
兄弟们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就一个个都走了。
兴致勃勃请兄弟们来吃饭,最后却只能让大家饿着回去,无疑让刘邦感到非常沮丧而耻辱。
人可以丢脸,但不能在兄弟面前丢脸。
这种耻辱,甚至让他记了一辈子。
屈辱之中的刘邦,心里最羡慕的,可能就是沛县的另一个年轻人了。
这个年轻人,就是大哥王陵。
王陵家是当地的大家族,他话不多,但一是一,二是二。沛县的青年们,没有不服他的。
可能是因为有其母才有其子。王陵的母亲,讲义气、有见识,能担当,堪称女中豪杰。我一直觉得,她和我们家对街拐角处开脚面铺的吕大娘有得一比。吕大娘的儿子,就是我们县的老大b哥。
刘邦多么想像王陵那样,处处受人敬重,兄弟们个个都给面子啊。
和我们家隔壁丁小二当初跟着矮子b哥混一样,刘邦认王陵做大哥。王陵能够当大哥,并不是浪得虚名,他对兄弟确实有情有义,对刘邦也很照顾。
不过,他的小弟还有很多,也只不过是把刘邦和所有的小弟一样关照而已。此时的刘邦在他眼里,也不见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倒是王陵的母亲,慧眼识珠,看出这个老刘家的小伙子,与一般的小弟不同,很有特点。
刘邦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一箩筐,好逸恶劳,喜欢邀朋会友,唱歌跳舞,喝酒打架,常年不归家,喊他做事比喊玉皇大帝做事还难,对许多事情都显得无所谓,却爱吹牛皮,很要面子。这些,似乎和所有的街头待业青年都没有什么两样。
但刘邦还有个比普通街头混混都突出的地方,那就是平时虽然穷得叮当响,但自己身上即使只有一个钱,也愿意和别人分成两半使;遇到乡亲们有困难,能帮上手的,他从不推辞。
有钱喜欢和别人一起用,宽和大度,有仁有义,这是乡亲们对刘邦的共同评价。
一般般的混混,能够做到兔子不吃窝边草就很了不起。但刘邦自己都吃了上顿没下顿,却还热心帮助乡里乡亲,用后来历史书上写的话说是“宽仁爱人”。
这是为什么呢?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