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65、刘邦如何打赢与秦军的第一仗?(1/2)

面对起兵后立即遭遇的险恶环境,刘邦决定无论如何要打好一场大本营保卫战,守住沛县和丰邑。

攻击就是最好的防守。

沛县是一座孤城,刘邦实力薄弱,如果被动防守,那只有被吞并的命运。所以,他必须不屈不饶,继续出兵攻打周边,夺取更多据点以拱卫沛县。

方与仍然是志在必得。曹参、周勃稍事修整,便再次率军北上,攻打方与。刘家军与魏军周市展开了争夺方与的拉锯战。

方与失而复得。

然而,形势还没有来得及有根本的好转,与周市率领的魏军还在缠斗,外出侦查的士兵就回来报告:调整过来的秦军已经从泗水方向猛扑过来。

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8年,十月,名叫平的泗水郡监,亲自统率秦军,一路奔袭,锐不可当,把丰邑团团包围。

这是起兵以后,沛公刘邦与秦朝军队遭遇的第一场恶仗。

平,并非平庸之辈。

率领着一支强悍的秦军,他不是去与此时势力更为强大的周市魏军争战,而是南来攻打刘邦。

这是避强击弱的策略,也有利于先剿除内部隐患再与魏军抗衡,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

平不仅有策略、有战略,在战术上也很稳健。

他统率的是秦朝的正规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此时,秦朝统一六国还不久,秦军战无不胜的作风依然保留。

相对的,刘邦的军队还是临时招募来的农民,不仅没有系统的训练,还刚刚经历过方与、胡陵争夺战等一系列的挫败。秦始皇曾经下令销毁全国散落在民间的兵器,因此,刘邦临时组建起来的军队,在武器装备上也成为问题。

但在优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平对丰邑采取的仍然是围而不打的战术,整整包围了两天而不攻城。

他打算不战而屈人之兵。

对于孤立弱小的丰邑来说,这种战术是最恰当的,很快就能使刘邦弹尽粮绝,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秦军自己的攻城损耗。

这是冬季。丰邑只要略微被多围困几天,就会缺少衣物,甚至缺少取暖的柴禾,冻也可以把刘邦的军队都冻死。

这两天,对刘邦是巨大的考验。两天内,他没有动静,显然是在思考对策。

此时的刘邦是孤立的,没有友军,因此不能指望任何外部的援军到来。丰邑是沛县境内的第二大城镇,但毕竟是小镇,如果一味坚守,是挺不了几天的,只有死路一条。

主动进攻就是最积极的防守。这既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并且,刘邦还想明白了一点:迫在眉睫的这场战斗,其任务不只是要打破秦军的围困,求得活路,而且还必须把秦军的主力歼灭,这样才能不丢失丰邑。保住了丰邑,才能保住沛县,刘邦才有根据地。

所以,处于强敌围困、陷入绝境的刘邦,不仅没有消极防守,反而拟定了更加雄心勃勃的战斗目标:不仅要解围除险,而且要借机反攻秦军,扩大战斗成果。

但以眼前刘家军和秦军的实力之对比,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邦采取的战术,是扬长避短,克服自己军队临时组建缺乏训练战斗力不强的弱点,集中力量攻敌一点,直击敌人的心脏要害,这个要害就是秦军统率平本人。

由于我写的是历史,必须严格遵循史实,绝不虚构。

因此,在缺乏更多史料详细佐证的情况下,我无意刻意渲染虚构这一仗的精彩。只是完全依据史料,对这一仗作了分析。

史实证明,刘邦具有非常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一仗,他大获全胜。

被围困的第三天,刘邦突然率军出城,对围城的秦军发起了主动进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