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篇·第三十一章 勇者的选择(1/2)
毛主席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说过:“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说句实在话,如果不是真的身处艰难困顿之中,不是真的背负难以想象的压力,我们普通人的确很难体会这话的分量。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坚持,并不是因为对手太过强大,而是因为我们缺少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杀头的买卖有人干,赔本的生意无人做。
如果明确知道坚持的结果一定会是超额的回报,那再大风险、再多磨难当然也无法动摇人们追逐利益的决心。但现实的要命之处在于,我们永远不可能提前知道故事的结局。
如果坚持到最后,结果依旧是个死呢?是选择早早放弃,保存部分实力,还是选择死扛到底,赔光本钱?当面对这一选择时,任何人都难免会在心底问出这样的问题:我行吗?
李世民同样也不例外。对于此时的他而言,选择退兵,便意味着之前的一切努力将全部付之东流。不仅要将所有已经到手的战果再原封不动地归还王世充,而且唐军很有可能永远丧失消灭这个对手的机会。
而若选择继续进攻,看看眼前的战局,谁又能保证唐军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呢?一旦让王世充抓住反扑的机会,那战败的黑锅就只能是你李世民一个人去背了,毕竟当初大家可都劝过你哦。
如果我告诉你,当李世民面对此情形时,立刻便摆出一副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姿态,那你基本可以断定我这就纯粹是在编故事了。
记得我最喜欢的小说《教父》里,有这样一句话,“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的。”
没错,虽然之后的历史证明,李世民是个了不起的人,但在那一切发生之前,我宁愿相信他像千万普通人一样,会在刹那间对眼前的一切感到忧虑和彷徨。毕竟他接下来的决定,很可能便直接决定了手下那十几万将士的生与死。
然而,李世民终究还是李世民。在度过最初的煎熬之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鼓起勇气,直面挑战。因为他懂得,想要想要在这场鏖战中坚持到底、取得胜利,那在战胜敌人之前,就必须先战胜自己。
只有消灭掉自己心中对于前景的任何一丝疑虑,方能拥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力量。
而事实上,李世民要战胜的并不仅仅是他自己,因为打仗从来都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儿。他不仅要坚定自己的信心,同时还要让手下的将士以及远在长安的老爹相信,坚持下去,此战必胜!
对于手下众将,李世民没有废话,直接在军中放出狠话:“不拿下洛阳,誓不班师。若再有人胆敢议论退兵,一律斩首示众。”对于老爹李渊,李世民则派出深得李渊信任的大臣封德彝火速返回长安,当面向李渊陈奏洛阳战况。
经过封德彝的一番恳切陈词,李渊最终决定收回先前的撤兵指示。他要在二儿子李世民的身上再赌上一次。
顺便插一句,这个封德彝也算隋末唐初官场上的一个奇人。在那个政治局势激烈动荡的年代,他从作为隋朝重臣杨素的心腹起步,很快混成了杨广的心腹,后来又投靠大唐成了李渊的心腹,最后居然又再次华丽地转身成为李世民的心腹。
关键是,此人最最牛叉的地方还不在于上面的这份履历,而是在作为李世民心腹,为李世民效命的同时,封德彝其实还为当时李世民最大的政治对手太子李建成暗中出力。
李世民登基后,他立刻荣登宰相之位。虽然只干了不到一年便一病呜呼,但李世民还是为他追赠了司空头衔,并赐谥号为“明”。直到他死后多年,李世民才通过一个偶然事件搞清楚自己当年被忽悠得多惨。
千百年来,无数人的经历似乎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