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27章 求官(2/3)

醒了韩匡嗣。

“阿父,您听女儿一言,李老相公和折老相公,都是过渡相公罢了,刘相公才是未来的常青树。”韩湘兰真的是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韩匡嗣本非笨蛋,只不过,阖族被灭之后,意气消沉,神不守舍罢了。

韩湘兰能够回家省亲,还是托了女儿湘妞的福气。李中易抱着湘妞,逗她耍子的时候,她居然说想外祖了。

李中易毕竟疼亲生的女儿,心里一软,便给了韩湘兰一天的时间,许她回家省亲。

在韩家吃过晚饭后,韩湘兰抱着湘妞,乘马车回了老李家。

刚进门,韩湘兰就听说,叶晓兰快生了。叶晓兰的膝下已经有了一子——獾郎,若是她再生一个儿子,只怕是连狐狸尾巴都会翘到天上去。

叶晓兰和韩湘兰,那是死对头中的死对头,矛盾深得几乎解不开。

客观的说,叶晓兰和韩湘兰都出身于幽州,原本应该十分亲近才是。

然而,由诸多矛盾引起的关系紧张,已经无法善罢甘休。

只不过,李中易不喜欢他的女人们,公开斗得死去活来,叶、韩二人不敢把矛盾公开化而已。

内阁的相公们,秉承李中易的意志,给北面称臣的南唐,拟了一份诏书。

诏书里,开宗明义的阐述了,臣下事君如父的孝道,特别说明了,君父的登基大典,臣下必须亲自来参加的重要意义。

诏书由孔昆执笔,写的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荡气回肠,令李中易很满意。

“嘿嘿,派人发去南唐吧。”李中易命人用了玺之后,将诏书交回给内阁,通过急脚递发去南唐。

南唐的后主李煜,肯定不敢亲自来开封献礼,这是人尽皆知的现实。

不过,李中易等的就是李煜不敢来。人臣对君父大不敬,嘿嘿,恰好是派大军讨伐之的最佳借口。

说白了,李中易要的就是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而已,李煜来或不来,强汉朝的大军都会南下。

总参议司那边,已经在紧锣密鼓的拟定进攻西蜀和北汉的作战方略。

按照李中易的构想,先北后西,最后再南下,才是统一的最佳顺序。

毕竟,北汉只剩下了十三州的地盘,然而,晋阳那边却是契丹人唯一可以南下的缺口。

不管从哪个方向展开统一战争,都必须优先考虑堵死契丹人南下的缺口。

上次北伐,李家军虽然拿回了幽云十六州。然而,契丹人只是失了地而已,其总兵力并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

耶律休哥显然也看懂了李中易的战略,最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往晋阳方向增援了几万铁骑。

李中易领兵作战,或是派将出征,有个鲜明的特点:就地取财、取粮。

所谓就地取财或取粮,不过是文雅的说法罢了,一言以蔽之:夺敌之民财,富我军之补给!

所以,这么多次的战争打下来,李家军非但没被后勤拖垮,反而越打越发财。

上次北伐,顺势端掉了大名府符家的老巢,单单是粮食就收获了几百万石之多。

另外,偷取了幽州之后,李家军的收获,更是大得惊人。

有了丰厚的家底之后,李中易哪怕马上出兵征讨北汉,也不需要从中原筹集粮草了。

李中易当家作主之后,颁布的限田令和广税令,等于是两把利刃,横插进了土豪和权贵们的心坎上。

限田,是均贫富的基础。广税的本质依然是均富,即:士绅和草民们皆须纳税!

大明朝快亡的时候,崇桢帝想找大臣们借钱,结果,借到手的钱,足以把人羞愧死!

等到闯贼打进了北京城中,却从大臣之家,拷掠出了几千万两银子,何其讽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