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八章 战败的原因(2/4)

科”,啥子房子、票子、车子、位子、衣服料子,战后和平的日子即将来到,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玩意!官无大志,军无战心,整个以重庆为代表的大后方弥漫着享乐奢靡的气息,其实已经腐朽堕落下去了!

第三一个就是战术上的问题了。国.军作战存在着一个极大的战术误区:总是过分强调阵地战,忽视运动战、反击对攻等战法。比如第一战区,就是死守着一个黄河防线,以为凭借这道天险就能高枕无忧。诚然,我们不否认黄河的阻拦作用,近年来,也确实依靠黄河天险屡次击退了日军渡河的企图。但那也不代表这就是牢不可破的天险呀!自古以来,还就没有久攻不下的防线呢。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如何?还不是被德军绕过,成了一堆废墟!所以第一战区沿着黄河摆开的一字长蛇阵,本身就造成了战术上的被动!

再一个就战略战术而言,豫中平原地势平坦,且均系旱田,便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和骑兵的运动。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的迂回攻击,中国军队理应扬长避短,在利用黄河防线滞缓日军的同时,应将主力放在嵩山、伏牛山等山区与敌人决战,才能充分发挥出战区内的地利优势,起码日军的第三装甲师团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一战区咋弄的呢?先是梦想着能顶住鬼子的进攻,在日军左突右冲的攻击面前,首先在平原耗尽了战力,被日军包抄后,又是夺路狂奔突围,被日军一路追杀后,等到退到山区已经溃不成军,武器装备、粮食物资丢失殆尽,哪里还有再战下去的本钱!

而河南诸城除洛阳外如郑州、许昌、新郑等城市大都无险可守,尤其不利于劣势装备的守军作战,但第一战区却都投入师以上的部队并下令死守,这样既分散了兵力,又徒增伤亡。再加上重武器的缺乏,面对敌人的装甲部队,几乎就是束手无策,这样盲目蛮干,整个战场自然就无从收拾了。

第四点,那就要说到汤恩伯与蒋鼎文的矛盾使“将帅不和”了。古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你老蒋把两个心腹爱将塞一个笼子里,还一个制衡不了一个,为搏出位,这还不咬的两嘴毛呀!

汤军团倒霉,先一步接敌作战。暂15军的一个师在许昌与绝对优势之日军打了将近四天,全师殆尽。许昌失守后,日军转身打击集结在河南登封的13军。面对配备坦克大炮、天上飞机协同轰炸的十万凶猛日军,汤军团不要说完成原定的侧击日军的战术任务了,能死里逃生从日军包围圈里逃出来,都是万幸了!

战役第一阶段,过河的日军主力大部被暂15军与13军吸引在中牟、许昌一线,被日军虐的欲仙欲死。可此刻黄河岸边布置了十几军的国军,竟然不管不顾的似乎在等着什么,压根就无视汤兵团的死活。原来他们是归属于蒋司令长官管辖的部队,预定的职责就是守护黄河防线,所以他们有理由不动,当个无动于衷的观众!

好吧,既然你们有耐心等,那日军就用小股部队对洛阳采取了“封锁”措施,围而不动,陪你看戏。等到日军解决了许昌后,汤军团也溃散跑的没了影了,日军便集中起来攻击洛阳了。位于洛阳的一战区长官部这时候后悔都晚了,他也只有跑了,跑进更西边的豫西大山中。

而河边的国军,这时候已经被日军全部割断,长官部也跑了,他们能做的只能就是丢下所谓的“黄河防线”,竭力谋划各自怎样把自己的部队带出死地了。

总之,这对蒋委员长的哼哈二将,单独任何一个留下指挥,仗都不会打的这么被动。偏偏放上两个,那就是各敲各的锣,各吹各的调,大家各自为战,最后统统完蛋!

还有第五点,国.军在河南那可是口碑极差,和老百姓那简直就是敌对的仇家。差到什么地步呢?老百姓坦言:宁愿让土匪来、宁愿让日本鬼子占领,也不愿意再受国.军的祸害!42年以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