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342、最后的地球(2/2)

学,马可可在研究量子传递能量的时候发现,如果能量是一份一份传递的,那么甲粒子是如何保证自己能够传递给乙粒子呢?”

季无命:“不是因为场的约束吗?”

霍仙:“是的,电场可以约束电子的运动轨迹,引力场可是约束几乎纯能量的光子的运动轨迹。

中学生都知道电场线,磁场线,马可可思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电磁场是这样的?

在马可可看来,场就是一个翻译官,它告诉了地球应该发出怎样的引力,也告诉天外的陨石该如何坠落。

如果能量是一份一份传递的,那么毫无疑问重力场也是一份一份传递的。

这样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太阳的重力场至少有2光年,而光速才30万公里每秒,也就是说2光年外的物质受到的是两年前的太阳引力。”

霍仙停了一下,目光穿透到了远方,继续说道:“十年前,马可可在我的学术报告会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如果太阳的质量突然消失了,那么两光年外的物体还会受到太阳的引力吗?

我下意识想回答‘不会’,可是我停下来思考了一会后,我所有学识都告诉我,会的!

这是多么反常识的事啊,受到太阳重力影响的物质,居然之后太阳是否存在没有关系!”

紧接着,马可可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如果把全宇宙原子核同时消灭,宇宙会维持原样吗?

霍仙的大脑像是被一颗氢弹轰开,无数的思维像光一样辐射,照满整个心灵!

霍仙立即想到:抽掉原子核的一瞬间,电场会以光速消失,但不会是瞬间消失。对于寿命短暂的电子来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不会意识到原子核的消失。

也就是说,大至星球,小到电子,他们的运动都取决于“场”这个中间量。

然而“场”是会变化的,运动的电场会变成磁场。既然如此,把太阳系看做是一个巨大的“混合场”,那么在银河系中运动的太阳系,其运动速度肯定不同于银河中心的恒星。

它们之间的“混合场”也一定不会相同!

其物理规律也绝对不相同!

银河就像一颗原子,由内向外遍布了一层有一层的时空。区别在于原子核外是运动的电子,银心外是运动的恒星系。

霍仙教授讲了很多很多,什么“惯性与大爆炸力场”,“黑洞与场翻转”,“时空弯曲与力场堆叠”,“暗物质与真空矩阵”……

一直从白天讲到傍晚,学术报告会结束了还在讲。

季无命问道:“你为什么要和讲那么多呢?明明你也知道,我大概是听不懂的。”

霍仙教授:“牛顿是伟大的,他告诉了世人世界是可以解释的,宇宙是简单优美的。是可以用数学来解释的。

但是我始终认为,宇宙虽然可以用数学来解释,但是宇宙一定不是数学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不同的人来研究科学,特别是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人来研究科学。

我认为现在人类只用了一半的大脑来研究科学,剩下的一半就在文学和艺术之中。

可惜,我终究是一个凡人,无法像牛顿创造微积分一样,找到语言文字的“微积分”,我曾经以为欧洲的占星术,中国的卜算,现代人的直觉等是文学上的工具,可惜我错了,这些不过是一些骗子的把戏而已。

小伙子,你能找到文学研究科学的钥匙吗?”

季无命:“也许,我可以。”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