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034 旧物里的往事(1/2)

现在张大伟已经和文玲住在一起。

要复婚感情要升温,给文玲家的温暖很重要。

当天晚上他就说起亲妈这件事,并且拿出那个物件和文玲细细观察。

两个人都面面相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张大伟拿到洗脸池那里洗干净,开水消毒后,拿到嘴边开口吹奏,全凭口吹。吹奏起来,声音低闷细柔,吱吱呀呀,几乎没有音调的起伏和节奏的伸缩,单一而枯燥。

“文玲,你说,我敢肯定这就是一种乐器,不过,吹奏出来怎么这么难听呢!这个音色肯定就是固守的,再怎么会吹的人,也吹不出明亮清脆!”

“既然说你亲妈是当年修那条国道公路的一个民族村寨,贵州那边最多就是苗族、布依族……你亲妈应该就是少数民族!这个乐器就是民族乐器,我们可以依据这条线索在网上查一下!”

文玲说得有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查到了图片和眼前这个物件相似的一种乐器,就口弦,可是网上介绍了台湾的竹口弦簧舌的首部宽大而薄,朝向柄端,中部窄而厚,音响低沉,音色优美动听;云南的口弦中间刻成浅槽,槽底的竹片有簧牙,随着气流的变化和指头的弹动,就会发出优美动听的曲调;鄂伦春“明努卡”口弦,不仅有高低音成曲定调,还便于用手来弹拨发出如吟似歌的锂声,随弦声而舞……

那些网上介绍的口弦还是和他们手里的这个有差距?依然不敢肯定!

“好,那我们求助万能的朋友圈吧!我有一些艺术界的朋友!”文玲很快把这个旧物的照片发出来进行求助。

文玲的朋友很热心,还有人帮她们拿到知乎上去提问。

不过大家还是云里雾里不是那么肯定。

好在那天晚上,是文玲以前川剧团一直在团里的演奏师傅告诉了他他们真相。

这位演奏师傅的演奏水平高,还曾经到四川、云南、贵州乡间采风了解各种民间乐器。

这位演奏师傅告诉他们,“以前在贵州苗家村寨,一直用着这种最古老又原始的口弦,只能传出微弱的、低低浅浅的哔哔声响。吹奏的时候,垂着头,低着眉∑乎所有的乐器都是为欢快而存在,不用说现代的金属类乐器,就是与口弦属时代的竽、笙、篪等乐器,演奏起来也是欢歌曼舞,让人赏心悦目。而唯有贵州苗族村寨这种单一的苗族口弦,吹奏的苗族女人们两手围着嘴,垂头丧气的样子,就在那里低低浅浅地吹着。

我认为这是一种专门演奏悲苦情绪的乐器,就像以前贵州苗族乡间偏僻,生活苦楚。当然,现在那些地方开山架桥挖洞,扶贫攻坚发展了起来,但是以前,那些地方真的落后,所以我认为这种乐器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现在……比如我们川剧剧目有悲剧,你们手里这个苗乡口弦可是个好宝贝!”

两人赶紧连声道谢。

这一解释,张大伟惊呼到:“文玲,你们剧团这位演奏师傅绝对是大家,不仅认识这个乐器,还有人文情怀,他在你们剧团职称起码是正高级职称,教授级别的了!”

文玲莞尔一笑,“我辞职时,他在剧团演奏级是工作年限到达,单位评的中级。不过,这位演奏师傅低调,没有一门心思想着评职称收集资料,而只是一门心思专研他的各种乐器……可惜了,人才,他在团的真实的演奏水平是最高的,那些评上正高级职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高手在民间,民间多苦楚……所以这位演奏师傅才不仅认出这事苗乡口弦,还能知道那是苗乡女人的悲苦,你的亲妈,生下你却不能抚养你,给你父亲这个口弦做物件,可以知道你亲妈那是的多么的撕心裂肺,多么的可怜……”

文玲这样一说,到令文玲唏嘘不已 时候他听父亲说到当年在贵州乡下修路,说那里又穷又苦,出门是一条崎岖的山路,寨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