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06章坐而论道(2/3)

么原因?”

叶向高道:“天道轮回、五德始终,世间万物,有因就有果,有始就有终。”

米柱道:“这是阁老的看法,下官另有拙见,可否提出?”

叶向高为米柱倒了一杯茶,说道:“坐而论道,当然可以,米督每每有惊人之语,独到之见,叶某正好聆听?”

米柱道:“王朝的更迭是有周期性的,有时候时间短,五十年不到,有时候时间长些,超过二百年,可是,封建王朝为什么会更迭呢?这涉及到两个方面的矛盾冲突。一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冲突,我国是一个农耕国家,主体是农民,老百姓向往的理想生活是“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但是往往并非如此,疾病、战争、灾害、赋税等等,都会让农民破产,失去土地,从自耕农变成佃农。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逐渐转到少数人手里,这是封建社会一个无法避免的情况,叫做土地兼并。

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发动起义,经过农民起义的冲击和洗礼之后,王朝更迭,土地得到重新分配,于是农民又得到了土地,因为生产关系没有变化,所以这种矛盾依然存在,随之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

“二是朝廷与地方的矛盾冲突,自秦朝起,中央朝廷就希望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制度,秦始皇通过郡县制做到了,中央政府可以直接向每个农民征税,这种集权方式确保了稳定的税收和强大的动员能力。可是随着土地兼并,中央失去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和税收,随着利益越来越大,地方上的豪强则隐瞒其名下的土地和人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豪强实力越来越大,而中央实力则越来越弱。如果中央要强行重新丈量和划分土地,清查人口,夺回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权,是否可行呢?王莽会告诉你,不可行。只有一个办法,来一场毁灭,重新洗牌,这就是王朝更迭。”

叶向高道:“土地兼并、贫富悬殊,这是每个朝廷都会面对的难题,相当无解也。”

米柱道:“是一个死结,土地谁不喜欢?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大明的土地兼并,己到了极点,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除非把土地变得不值钱,扩大就业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工可做,有衣可穿,有粮可食,我大明江山,千秋永固。”

叶向高道:“士农工商,各司其职,这是祖宗家法,也是社会稳固的基础?”

米柱道:“官员从商者,不知凡几,商而优则仕者亦有,永远在最底层的只有农和工,决定天下兴衰,王朝长久的,也是他们,这叫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自古不擅治水者,必受其噬,大禹治水,天下归心。”

叶向高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米柱道:“这其实是屁话,你也不信对不对,什么贵什么轻,百姓从来就不要什么贵,他们要的东西很简单,有饭吃,有衣穿,老婆孩子热坑头,吃得饱穿得暖,谁人会跑去造反?”

叶向高道:“这是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呀!现在年景不好,天下连年欠收,养活天下人不易呀!”

米柱道:“应该是说天下人要养活当官的不易,年景不好,连年欠收,租只收不跌,多少人家破人亡?可恨者千番薯可以救命,这些人却是视如不见,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这样又少了一个盘剥百姓的机会,大明的官僚集团的存在,才是人性最大的恶,当官的越少,做得越少,天下就愈太平,这才是真正的无为而治。”

叶向高道:“大明吏部不好,确是事实,但断无米督所言严重。”

米柱道:“只会更加的严重,大明百姓的负担和苦难,己到了极点,现在的土地田亩是养活不了这么多人,不加以控制,不出十年,必定天下大乱。”

在原版里,天启一死,天下立即大乱,百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