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232章 隔代强(2/2)

交州大乱,各部人心浮动。奉朔获悉后派遣临近的邕管经略温在恒南下交州平乱。

温在恒此去,足迹踏遍红河两岸,查明是吐蕃奸细冒充哀牢刺客,妄图挑起南诏同驻军的仇恨,引发争斗,从而坐收渔利。阴谋败露后,隐藏在深山密林里的吐蕃军队突袭黎州,驻军拼死抵抗,坚守三日,温在恒率领援军赶至,大败吐蕃,斩杀数千。至此,交州之乱终于平定。

几匹快马停在广州龙骧军总衙署门外,从马上下来几位身着便装头戴笠帽的男子,个个挺拔劲瘦,风尘仆仆。门口值岗的兵士长认出来人,忙让兵士们上前牵马,对为首的男子恭敬的招呼道:“温将军一路辛苦了!”

温在恒把马鞭递给他,从鞍袋里拿出水囊,喝了几口凉茶解渴,向他打听大都督的行踪,得知人就在衙署,便入内拜见。

奉朔年近五旬,身材魁梧,目光炯炯,听到通传,把手里正看着的本子一扔,朗声笑着快步迎出门去。他年轻时曾在老卫国公麾下当差,颇得赏识重用,不到而立之年,就被提拔为山南团练使,为之后执掌龙骧军搭好了桥。老卫国公驾鹤西去后,继任的卫国公温定方醉心党争,空担着禁军大统领之职于军事上并无多大建树,奉朔职级虽在其下,对其却不大瞧得上眼。而温定方又嫌奉朔鲁莽狂傲,粗俗无礼,对奉朔也嗤之以鼻。两人道不同,话不投,这么多年能保持井水不犯河水,已属不易。不过在奉朔看来,对于温定方的儿子温在恒却须另当别论,这小子在十几岁时曾把他的俩儿子一并给打得鼻青脸肿,从那时起,他就留意上温家小子了。

去年,东南战火触燃,奉朔估摸了扬越王的实力,琢磨着朝廷平乱至少也得个两三载,怎料仅用了八个月就平定了叛乱!温家小子代统宣化军,用兵神奇,且能身先士卒,成为平定东南的头号功臣。东南的每一战,奉朔都带着部下进行了复盘推演,啧啧称叹,换成自己也不定有温家小子应对得当。温定方有这般出息的儿子,可是上辈子积了什么德业?奉朔有四儿三女,他的四个儿子在他的教导之下没有一个长歪的,都是做武将的好材料,可同温家小子一比,奉朔不得不承认这差距还是蛮大的。都说虎父无犬子,温家是个奇葩,隔代强。

后来听闻温家父子不和,一向明人不做暗事的奉朔一想起这个就暗自开怀。去年温在恒来了岭南,他让武艺最好的三子奉忠同他比试了一回,结果温家小子几年不见,功夫愈发精进,在左臂不能动的情况下还同他家三儿打了个平手。当然了,奉朔也看出来了,温家小子初来乍到并未用尽全力比试,给他家三儿留了面子的。

奉朔得了一员大将,喜得合不拢嘴,委任温在恒为邕管经略,让四子奉勇追随左右,并积极张罗到处寻访名医为他治疗伤臂。安南经略邬天佐被杀,引发交州大乱时,他直觉事出诡异。虽然东都朝廷命他在岭南实行绥靖夷僚之策,他并未完全遵照,对于南诏的白蛮各部,他向来奉行招抚为上,和平相处。这些年,驻军与南诏各部相安无事,缘何突然冒出了个哀牢刺客去刺杀驻军将领?在众将领义愤填膺纷纷请命要率军前去剿灭哀牢为邬经略报仇时,他收到了温在恒的加急密信,信中所言同他所虑不谋而合,于是他更加坚信交州之乱必有隐情。

温在恒得了奉朔之令前往交州平乱,果然不负所期,不但查清了刺杀案的真相,还哀牢族以清白,还大败吐蕃军队,震慑了那些蠢蠢欲动的部族。

得将如此,想他奉朔上辈子也是积了什么德业吧?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