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子(1/3)
中国曾经处于领先世界的位置两千年, 但是近代的时候却因为落后挨打,度过了百年屈辱史。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中国没有赶上世界工业化进程的脚步。
新中国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就必须要走工业强国的道路,这也是新政府领导人们的共识。
一号首长曾经说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 没有人民的福利,没有国家的富强。”
新政府选择了先抓重工业建设的路线,因为对于百废待兴的中国来说,这是一条最为快捷的道路。于是,作为重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钢铁工业,就成了新政府最为重视的产业。
想要修铁路, 制造飞机、坦克、大炮、汽车,都离不开钢铁。
这也是来自于苏联的成功经验。
苏联在短短十年内, 钢铁产量从四百万吨提升到一千八百万吨,从中获得了强大的力量,以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抗西方整个资本主义阵营。这样巨大的示范效应自然会引来社会主义阵营中其他国家的学习与效仿。
桓省钢铁厂是从汉冶萍公司搬过来的一部分设备建成的, 水平在国内也算是不错。
汉冶萍公司建立于1908年, 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组成。
它是二十世纪初亚洲最大的煤钢联合企业, 一举包揽了铁矿、铁厂、煤矿三部分钢铁工业全过程生产设备和材料,对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影响重大。
期间, 倭国曾经采取手段控制了汉冶萍公司数十年,后来倭国战败投降,旧党接管, 再后来新党胜利,汉冶萍公司被收归国有。不过这个时侯的汉冶萍公司已经被拆得七零八落,桓省钢铁厂就是在其中一部分设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而对面这个采购员说他去东北蹲了两个月,想要采购材料设备却没有成功,这只能让姚软枝想起鞍钢。
鞍钢是倭国占领东北时建立的。当时倭国自己也没有成熟的钢铁技术基础,当他们在东北鞍山附近发现大量铁矿之后,喜出望外,引进了西方国家的成套钢铁设备,由倭国技术人员建造了鞍钢。
在当时鞍钢的技术是比较先进的。
新中国建立之后,鞍钢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是这时候的鞍钢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美国空军轰炸、倭国撤退时候炸毁了主要设备、苏联红军接管后大规模拆卸运走设备……经历了多次磨难,留给新中国的鞍钢满目疮痍。
经过新政府的艰难修复,召回技术人员,鞍钢终于复工,于1949年7月举行了盛大的开工典礼。
这是新中国最早恢复工作的钢铁企业。
桓省钢铁厂和鞍钢的条件有些相似,那就是设备不全、技术人员急缺,但是鞍钢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作为东北工业建设的重点,得到了新政府的鼎力扶持,不仅有财政拨款、人才调拨,还有来自苏联的专家专门被邀请到鞍钢帮助它们恢复生产。
中苏两国还在去年签订了协定书,合作恢复改造鞍钢。
桓省钢铁厂却没有这样的优待。
两个钢铁厂还有一点相似的就是,它们周边虽然都有不少铁矿,但是这些铁矿大多都不是富矿,条件并不出色。
在心中把两个钢铁厂对比了一番,姚软枝对这个采购员的目标已经大致确定了下来。
卷毛采购员自我介绍说姓叶,叫叶志舫,今年二十一岁,跟着领导去东北出差,结果没有完成任务,只好做好被批的准备。
姚软枝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他聊着,对桓省钢铁厂的情况也就越来越熟悉。
比如说钢铁厂的厂长魏忠英是一个转业军人,脾气火爆,最看不得别人不认真工作。只要被他抓住,不管有什么背景,一顿狠批是逃不了的,严重的就是罚钱记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