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李军随想(1/2)
清早,夏有金没像往常一样早起拿货,正像她告诉李军的一样,她今天打算回老家了。
李军闲来无事,倒也热衷陪同夏有金去了车站。
“其实,不用麻烦你送我的。”
夏有金深表歉意。
“没什么,阿姨,我也没事情做,你找得到车站?”
看着车来车往雾蒙蒙的街头,李军紧蹙双眉。
“我找不到,但他们说在回龙湾,我问一下就知道方向了。”
“厉害,阿姨,你一个人大字不识,还能够走州下县的,勇气可嘉啊!”
“那当然,李军啊,要是你阿姨认识字该有多好啊,起码我不像现在这样子。”
夏有金走路很快,身上背了一个大牛仔背包,不知里面装了什么,鼓鼓囊囊的,李军执意让夏有金给他背,夏有金矜持了一会,还是让李军背上了。
李军接过背包,好家伙,足足有六七十斤重,看着夏有金微驼的后背,李军觉得鼻子酸酸的。
从他认识夏有金起,他觉得夏有金相当了不起。
送夏有金上车后,李军找了街角偏僻的一张椅子,从裤兜里取出一包春耕,抽出点燃一根,“吧嗒吧嗒”地吸着,当香烟尾部亮起红点的时候,他用手指弹了弹,低头望着掉落地上的烟灰,像望见了许多人。
镇上不乏厉害的强人、能人,许多年前,镇上陆续开了许多餐馆,如今荤豆花一条街已成当地一绝,一道曼妙的风景线。
李军记得夏有金的侄女夏半月和老公开餐馆的时间最长,也是第一家以荤豆花作为招牌菜的路边小店,可别看这只是一间5张桌子的餐馆,每天营业额居然可以达到上百元,比起李军收废品,又不知道多了多少倍的收入。
这样持之以恒,日以继日,夏半月两口子早在数年前就已经把餐馆旧貌换新颜了,新修的一楼一底小洋楼,增设了雅间,窗明几净,掌勺的还是夏半月的老公,但明显的变化就是两口子很开心,再也用不着在那个逼仄的厨房里掌勺。
还有一点,他们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儿子上大学的巨款也早就准备好了。
李军很佩服他们,因为他们的坚持而取得的成功,然而,他也为夏有金感到惋惜,据说,当初那一碗荤豆花的发明,出自夏有金之手,要是夏有金能够克服困难,冲破阻力,说不定,夏有金的命运又是另外一种改变了,只可惜啊,夏有金这么大的岁数了,还在为生存四处奔波。李军真的为她感到不值。
老家还有一些大有作为的人,李军也觉得他们很可惜。
记得有一个打小跑江湖的郑三爷,他的胆子那不是一般的大,虽然长着一颗圆滚滚的脑袋,但他看起来并不面善,他的身材很结实,看见官爷就会点头哈腰,见了像李军这样的人,切,都懒得理。
李军听父辈人说起这个郑三爷,大家都直摇头,在郑三爷还没发迹的时候,可以说,也差不多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过日子的人了,然而,不知道哪一天,郑三爷居然发达了,他认识了一个当官的,那个时候,改革开放正在搞计划经济,对国营企业实行计划价,对外又是执行另外的市场价格,郑三爷得到这个消息,就缠着那官爷,硬是让他给搞到了审批,郑三爷转手一卖,稳妥妥的票子到手,他倒过很多物资,但最拿手倒得最多的是铝锭。
老家人传说起来,那数字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平常人想都不敢想,李军不知道那些数字究竟是怎样的天文数字,百万吗?千万吗?再多的数字,李军也想像不到。
但是,这个倒爷后来的命运就有点凄惨了,据说,改革开放都是一边改革一边纠正,国家不可能看着像郑三爷这样钻政策空子的败类,于是,全国肃清运动开始,郑三爷被判投机倒把罪,那一年过后,个体经济便停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