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章 襄阳新政 下(1/3)
这时王导也给哥哥王敦传信,希望王敦能够放下武器,归顺朝廷。现在刘家在襄阳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南下,到时候两面受敌,兵败身死,悔之晚矣。王导在信中说自己已经跟皇上谈好了,如果王敦能够进京,三公之位随你选,这样既能够顾全君臣之义,又能够保全家族的血脉传承。
王敦看了信之后大怒,前年第一次起兵的时候本来可以把司马氏推下去,王家来坐天下,最后是王导不同意,百般阻扰,这一次又是王导和几个兄弟和我作对,搞到现在不上不下。现在你王导又来做好人了,让我到建康去作楚囚吗?
襄阳的消息也传过来了,兵不刃血地想要荆州?这刘家和司马家一样都不是好东西。只是敌强我弱,不答应可不好办啊!现在手下的将领蠢蠢欲动,和朝廷眉来眼去。如果能把刘家这一路稳住,大家的心思也能安抚下来。
王敦招来自己的谋士钱凤商量对策,钱凤道:“这刘家的胃口不小,也不怕吃撑着了。主公别担心,现在刘家的问题也是不小,刘岩在襄阳搞新政,弄得民怨沸腾,各大家族都怀恨在心,南阳是四战之地,刘曜继承汉业,兵强马壮,李雄在益州摧锋累载,克隆霸业,我们派人请他们出兵,刘家就危险了。建康也不用担心,我们可以派使者前往襄国请石勒出兵豫州,这样北方羯族大军南下,鄱阳之危自然解除。”
王敦仔细琢磨,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只是现在秋收完成,冬令将至,兵法上说“因粮于敌”,打战一般都是在庄稼成熟的时期出兵,其他不说,吃的问题解决了,现在估计谁都不愿意出兵啊。
还是一筹莫展!难道真要在司马家和刘家之间做一个选择?王敦感到无限憋屈。
襄阳新政颁布出来,独立团官兵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扑灭民乱。刘丹命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谁敢出头,我们就要第一时间将其扑灭,把他扼杀在摇篮中。”
最终是那些大家族敢怒不敢言,只是把家族的荫户全部推出来了,除了个别地方出现一些小纠纷,终于没有闹出大事。也许那次的实弹演习起了威慑作用。
依附于豪族的农户有一些到襄阳府办的农垦场种田,政府说了,只要缴纳四成的收成,其他人头税,劳役、兵役可以全免,如果加入民兵和襄阳军,还有其他的优惠,农垦场把种子、农具、耕牛全部准备好了,房屋农场也会帮忙组织搭建。这些政策对于无地的农民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他们为什么依附豪门?不就是因为朝廷的苛捐杂税太多,大家不堪负重,把这些枷锁拿掉,他们当然愿意跟着政府干。
刘丹不直接分配土地给农民,是因为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经营规模狭小,生产条件简单,缺乏积累和储备的能力,经不起风吹浪打。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沉重的租赋和徭役、商人和高利贷者的盘剥,以及封建地主的兼并等条件下,又经常出现两极分化。除了少数人因生产条件比较优越、家庭生活负担较轻,或适逢市场有利的情况,可以发财致富外,多数人往往陷于贫困和破产。最终的结果又是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社会矛盾尖锐。
农垦场有点像庄园经济,就是有政府组织的大农场,开垦大规模土地,利用自有资金或社会闲散资金,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开发、管理并力求获取投资报酬的一种土地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的特征是生产专业化、产品市场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利益分配契约化、生产要素集约化、农业功能多样化等。只有在这种经济模式下,才能集中物力财力兴办学校,医务所、兴修水利,购买大型农机设备。要不然刘丹的水车和蒸汽机还不知道卖给谁呢。
冬天到了,各乡村组织村民开展兴修水利,这是新成立的乡村组织首次出面发挥作用,各村和各乡都有自己的粮仓,因为免除服劳役,所以乡村派工都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