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往来公文
皇上的密旨,枢密院的文书和邸报,还有老父亲的回信,几乎是在一天的时间里先后到达了雁翎关。
皇上的密旨明显是口述,但从中不难看出其中的焦急和不安。吾儿勤勉、国之大幸之类的话估计都是执笔太监自己加上的,但总体意思是唐西流重伤一事算是坐实了,而且从皇上的口吻看,伤得着实不轻。信中着重要求我一旦梁赵双方雁翎关再战,枢密院已经做好了一切后勤和援助的准备,而作为我一定要奋勇杀敌以震国威。
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虽然已多年未曾带兵作战,但皇上对于局势看的非常透彻,在大战来临之际,士气对于一个队伍的意义比粮草更甚,一旦赵国来战,必然是气焰嚣张,如果再长时间闭关不出,与上次不同,将士们只会更加惴惴不安,最终的结果必然不可设想。而士气的另外的一个意义是胜利,只有胜利才能积攒起将士的勇气,换句话说,唐西流遇袭重伤,本就是人心惶惶,两军交战,如果雁翎关大败,最终的结果肯定是整个梁军一泻千里。所以,此一战,只可胜,不可败!
枢密院的邸报里透露的信息更加全面和详尽,这是让我能稍微放心的地方。娘子关方面发来的消息,唐军并未趁机攻城。唐西流虽然重伤,可意识全然清醒。仔细思考之后,大局为重为防大梁城有失,他在软塌上平躺着带领一万御林军回军大梁。剩下的一万人协助李轨老将军守住娘子关。
不得不说,唐西流的做法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娘子关关隘狭窄且地处险境,关内水草充足。几万人在那坚守不但施展不开,而且显得杂乱无章,还要多费粮草。相比之下,这是个两全之策。当年皇上父帅他们大战娘子关也是看准守将贪功心切才设下层层埋伏,最终突围而出,今日之形势,只需坚守不出,短时间内唐军取关也不是那么容易。
太行山沿山各府县,特别是太行八胫所在的县城,团练立即充实,走私之事现在看来是小事,如果大量的细作化整为零潜入大梁,虽不能夺城取关,可带来的灾难一点不比大战来的小,总之一句话,大梁不能让唐西流的事故再出第二次了。
而枢密院的公文与其说是公文,不如说是冯长道的私信。看样子他确实是着急了,叮嘱此次雁翎关再战万不可掉以轻心,事关国之大运,切记切记。粮草和器械批复的文书附在信的后面,苏厚大叔在大梁城屁股还没坐热,就又来雁翎关给我帮忙了。
令我非常不解的是,徐帅这次不来。
论形势的判断,这次雁翎关可能发生的战事,要比上次严肃的多的多,而且一旦有失,将会是一溃千里之势,这么严峻的形势下,他怎么可能这次不来呢?
打开父亲的信,我的谜团彻底解开。
而我的心情并没有因此好转,因为,更多的坏消息让我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