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相逢岷怨
在经历制造怨恨、挑起民怨、利用怨斗的社会环境中,谁人也很难脱离怨气的纠缠,特别是弱势群体,受人欺负,埋下怨恨是正常的事。但是,如果怨怨相报,没有完了与终结,那就是自造怨气与灾难了。人生在世,结怨与社会、结怨与人,都将埋下招灾祸的根源。相逢一笑泯怨仇,才是人间正道。
老年后的李洪陵,自觉一生还是成功的、满意的。更明智的是,没了任何怨气。他把人生中的磨砺,当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九九八十一难。没有磨砺哪有成功,磨砺中的一切人怨、社会怨、政策怨,都不过是苍天安排而已,何必对既定的人事、社会政策长期积怨在身。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李洪陵认为,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命运所使然,在其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都是必然性的。把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记在心间,没有多少意义。磨砺和挫折,锻炼人的心志,使人增添智慧与动力,成为人生成功之根源。对此长期以怨恨念之,是愚蠢与无知。
少年期间曾记恨的索荣斗、索荣倾。早已化怨为情,见面也是爷们相称,问寒问暖。
少年时期,曾经激起的任何怨恨,都早已无影无踪,总感觉家乡中,家家是亲属,人人是亲人。再看发小、同学,大四清、文.革时曾因父辈有矛盾,几度相互激起怨气,现在亲密无间,在一块谈笑风生,享受幸福晚年,也是其乐无穷。
文.革时期的在校同学,两派相互水火不容,运动结束后,同学们逐渐相互联络感情,至中年后,还是恢复了同窗情谊。
齐河二中十级二班的李洪陵与王栋希,文.革前曾是要好的同学,文.革中相互摧残,毕业时视如仇敌。王栋希曾发誓:“今生早晚找李洪陵报仇雪恨。”李洪陵也发誓:“如果政策允许,我非整死你不可。”1990年同学聚会时,二人也是抱头痛哭,对自己在文.革时期的不良行为悔恨不已,其后成为密切来往的兄弟。
王念华老师,在文.革中被学生摧残严重,后来他调齐河县府工作,每逢同学们给他认错,他都是说:“孩子们没错,即是有错,也是老师教育不到,政策引导造成的,我负主要责任。”他曾负责审查干部工作,在此阶段齐河二中的学生,没有一个因为文.革表现影响晋升的。老年后,齐河二中老三届在齐河工作的同学,都经常去看望他,对他充满崇敬与尊仰。
与此相反,齐河二中的一位原副校长,升任县委官员后,在二位学生提职时,记文.革时的怨气,予以阻挡。一是与学生积下怨气,二是自己灵魂深处积怨太深,故而早早患病去世。
李洪陵说:“判定一个人的德育、文化素质及生活环境优劣,较为简单,只听言谈就可了解。什么样的人,就以什么样的态度评价人事与社会。厚德之人、文化修养高的人,认为人类世间美好,充满了爱,其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越。无德之人、文化修养低的人,认为人类社会,到处都是怨,其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虚伪的人认为,人类社会是虚伪的。贪腐的人,认为人人有贪腐思想……。”
一个喋喋不休,终日诉说怨气的人,定然是不知修德的庸俗人,这样的人终究是灾祸连绵的人。
中老年后,无怨无悔,才是有德的成功人士所为。
老年后的李洪陵,对人、社会、天地,总感觉情深义重。总认为天地有情,社会和谐,人间美好。对人生、对历史、对人类社会,已经没有任何怨气,除了时时感恩之外,就是力所能及的回报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