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半个世纪夫妻相濡以沫 …(2/3)
受欢迎,老百姓都称他们是喝过不少墨水的文化人。
宋文荣是高中毕业,张淑霞是初中毕业,宋文荣比张淑霞高三个等级级,那时候农村女孩读到初中很不容易,算是“凤毛麟角”。一个才女。
宋文荣一听这门亲事,就连连点头。也巧,一说,张淑霞更是满意。
张淑霞她妈拿到宋文荣的属相,还专门找人掐算了一番。先生说:男兔+女羊:是良缘佳偶,女的风采吸引住男方。他们有共同的才华,更能加深感情。这话真假不说,倒成了催化剂。于是,他两见了一面,竟是“一见钟情”。
有一次,他俩在刘家庄她大姐家会面,张淑霞提出让宋文荣到自己家去一趟,准丈人、丈母娘要看看准姑爷。
宋文荣诚挚地对张淑霞说“还有一件事,见你父母前得給你交个实底:就是我的家庭的情况。我家庭成份有时是中农,有时又是老中农、富裕中农。我父亲还干过伪保长的文书。你看,到处大搞‘唯成份论’,这影子会随我一辈子,我只好认了,可别影响了你。”他还详细讲了这些情况影响他考大学的内幕。
没想到张淑霞坦然地说“那有啥我不论这一套。党忠央好些领导家庭成分还是大地主、大资本家呢!”
张淑霞又掏心掏肺地对宋文荣说“别听那些歪嘴和尚的。不是有三句话吗,不能断章取义,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今后看你自己,我信任你!”
宋文荣听到张淑霞这暖心窝的话,非常感激地望着张淑霞。没想到她那么有主见,宋文荣打心眼里喜欢上了张淑霞。
张淑霞又赘上了一句话“大不了当农民,回村种地,还能坏到那里去!”看得出,张淑霞对这门亲事是铁了心的满意。
宋文荣不是过虑,婚后,他在公社水利上干话,就曾被追回好几次,都是家庭问题惹的事。每次被村里叫回来,都是张淑霞给他宽心,安慰他,暗骂那些出歪主意的人。果然,不久又有主持正义的人请他出山。
按现在的说法,宋文荣和张淑霞算是恋爱速决战了。说不上谁把谁俘虏了。
没约会几次,两人就谈婚论嫁了,先是打算定婚,然后商量怎样结婚。
旧时又称“送柬”或“换帖”,是双方初步落实婚姻意图的一种书面形式。男家请人用红纸将求亲之意写成小帖,封面再写上吉祥的祝词,以及“敬求金诺”、“恭侯金诺”之类表示求亲的字样,由媒人连同男家准备的衣料、首饰、化妆品、聘金等“彩礼”,用一对大红包袱包裹,送往女家。女家收到柬帖后即回帖,加“谨遵台命”、“仰遵玉言”等表示同意结亲的字样,并附回礼,由媒人带回男家。多以鞋帽、文房四宝等作回礼,有的则回以香、艾(意为相爱)、盐(意为有缘)、麦(意有福),每样用红纸包成两包。订亲这一习俗至今仍然沿用,一般男女双方同意后,再由双方家长出面走动,以示承认,并向女方赠送聘礼,即算订婚。
那时,宋文荣的母亲没有在即墨农村老家,他的父亲在东北工作,他母亲到他父亲那里去了,因为家里老人都不在,老人也没法给他操办婚事,所以宋文荣的亲事,就由宋文荣和张淑霞说了算了。
他们订婚没那么复杂。张淑霞很看得开,婚姻幸不幸福,跟结婚的仪式隆不隆重没有多大关系,跟结婚的日子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关键还是看人。如果人合适,不摆酒席,不拍结婚照,都可以。最重要是两个人心在一起,相亲相爱过一辈子,这是人一生最大的幸福。
订婚,就是在正式结婚之前确定两个人准婚姻关系的一种仪式。过了这个仪式,你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拉手,抱抱,亲亲嘴儿……就算做了那个,也不会引人非议了。女性一般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候就是这个时候。以至后来让女人们回忆起来,都会别具一番滋味在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