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8章 遇到真爱(1/4)

当今写书的人都习惯把婚姻写得曲折婉转、奇特缠绵,以便吸引人的眼球,李洪陵的婚姻自始至终都平淡朴实,属于激情少实惠大而多的婚姻。他与夫人谈婚论嫁前,曾受男女情的折磨过,折磨过后,他对婚姻没有太多的期望,只求婚后能养得起对方,能让对方满意就行了。

在他们家,农村一般都18岁左右就订婚,20岁左右就结婚。这是社会风气,身在其中不顺其风也是很难的。

他经历过两次政治运动,又当过领导人,因此成熟较早,考虑问题较为长远,在婚姻问题上也是如此。婚姻与交朋友有共同的理念,就是既然成为朋友或夫妻,就不能让对方在我身上吃亏,要让其终生在我这里受益。达不到这个效果,不如不交往或结婚。

鉴于他在初中时的优越条件,他和女生关系的友好程度还是较高的,回农村后,大家真正是谈婚论嫁的年龄,就他当时无房、无钱、无社会地位的状况,谁给我=他结婚谁倒霉,因此他自我封闭起来,不与任何女生联系。在农村时有心仪的女生愿意与他共同受苦,被他婉言回绝,这对他来讲也是非常痛苦的,也是没办法的事。他想,自己受苦就认了,何必再累赘别人。

前面说过,1970年入冬后,一位不识字,家也贫穷的女子愿意与他结亲,他考虑此人家庭状况比自己还差,到自己家比在她家好一些,就同意了这门婚事,互换定情物后仅1个月,女方就提出退婚了,理由是兄弟们多,没房子,家庭出身成分高。

此事对他震动很大,人的认识问题是有反差的,穷苦的人不一定欣赏你,条件优越的人不一定嫌弃你,全凭个人认识问题的能力与角度。几桩反差很大的婚姻情况,折腾的他有些烦乱,特别是最后一次婚姻,吓得他战战兢兢,意识到婚姻问题决不能胡乱凑合,使他最终又下了决心,坚决不急于解决婚姻问题,待事业有点眉目之后,再论婚姻,至此男女情感问题告一段落。其后几年,无论谁来提媒,他都严词拒绝,毫无商量余地。

1973年李洪陵22岁,在德州地区水利局安装队已经小有名气,既是领导关系网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技术骨干,欣赏他的人也就多了起来。宋业堂、吴桂芬夫妇都在德州地区水利局工作,她们都是禹城人,分别在水利局住禹办事处、预制厂工作,在平原高沟施工中认识他之后,就注意上他了。经反复暗中考察后,托他们共同的好友李兆东把亲妹妹(就是我的妻子吴桂珍)说给李洪陵。李兆东比李红陵大六岁,比李早六年参加工作,与李友缘甚厚,自李洪陵进入安装队后,李兆东就像大哥一样关心他,他也听李兆东的话。吴桂芬(我的妻姐)端庄漂亮,聪慧贤淑,身段苗条匀称,可算水利系统的美女,宋业堂忠义善良,为人厚道,夫妇在水利局威信很高,李兆东见过她妹妹,长相性情近似她姐姐。李兆东及安装队的领导们都执意促成这桩婚姻,李洪陵对吴桂芬印象很好,因此对这门亲事也感兴趣。

吴桂珍姊妹兄弟五人,大姐夫邵光耀在禹城县财正局任总会计,是禹城的名人,姐姐吴桂英无工作是家属。二姐夫胡守忠在禹城县副食公司任会计股长,也是禹城通,二姐吴桂兰无工作。三姐夫宋业堂在德州地区水利局任行政干部,姐姐吴桂芬,在水利局是技术工人。哥哥吴玉山任南街生产队任会计、嫂子刘桂枝是农民。吴桂珍是小妹,是众家姊妹兄弟重点关心照顾的对象,时父母都已去世,其婚姻成家之事更是大家的心头事。时吴桂珍在禹城县化肥厂干临时工,属于农业户口,户籍在禹城县城关人民公社,时已24岁,在婚姻问题上,高不成低不就,又矜持有余,不与人交际,将成大龄剩女了。她是小妹妹,也是唯兄姐们的意见是听。

姊妹兄弟不想让妹妹远嫁,提出唯一条件是,结婚后在禹城县城安家,城市户口落不下,可帮助在县城内落农村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