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一中情义(1/2)
禹城一中,于1951年落户禹城城里南街原翰林刘家大院,大院东南原是翰林家的佃户住所。解放后刘家人都逃走了,禹城一中驻进大院,大院东南的佃户后代还仍然住在此地,因此经常因为宅基问题出现纠纷。
李洪陵于1977年搬进东南佃户区居住,与禹城一中是近邻,尽管也存在说不清的宅基问题,但是一直与一中教职员工关系都很好。
1980年夏,与一中相隔的东院墙被雨水冲倒,一直没有砌墙,从此就成为一个院里,这样就更拉近了关系。领导、教职员工在社会上办不了的事,李洪陵也帮助办理,李洪陵在教育系统需要办的事,也委托教职员工给予办理。
李洪陵家北面与一中有一东西向隔离墙,按传统规则,墙南面是李宅,墙北面是学校的院。
1981年春季,墙北边盖起了一中家属院,家属院门朝南,门前仅13米的出入胡同,大家进出很不方便,都怨声载道。
孟校长找到李洪陵说:“洪陵你行个方便吧,我们的家属院门前出入实在别扭,把隔离墙折掉,学校给你补偿,你要多少给你多少!”
李洪陵说:“既然大家都愿意拆除,就拆除吧,什么补偿费,不要了。”
隔离墙离李洪陵北房17米,拆除以后,家属院门前路成了3米,很宽敞,十几户职工都很高兴,李洪陵等于损失了17x17米宅基。拆墙后李洪陵发现自己家房后的六棵杨树,影响人们走路,也自动刨了。
此事在整个学校震动很大,在那寸土寸金的年月里,李洪陵能做到这一点,也确实有让人吃惊不小。
事后校领导多次要给李洪陵补偿钱,都被他拒绝了。领导们强调说:“学校是国家的,你是私人,应该拿的就拿着吧!”
李洪陵说:“学校是为国家育人的地方,能贡献点就贡献点吧!”
此事多年后,仍成为历届校领导与地方百姓处理宅基关系的美谈。
1983年春,李洪陵吃过早饭骑自行车去上班,刚走到南北大街,见村民朱登可与禹城一中书记陈佩清在推推搡搡。朱登可有村霸之称,性情刚爆,时三十多岁,正是年轻气盛时,抓住陈书记的脖领子,一边嚷嚷,一边拥来拥去。陈书记年53岁,体弱多病,高血压严重,又有知识分子的柔弱性,哪能抵住朱登可的蹂躏。
过路的人们都不敢招惹朱登可,没有人敢向前拉开。
李洪陵见状怒从心生,大喝:“放开他,有什么事说什么事。”朱登可见李洪陵已经亮起手掌,赶快放开了手。
李问:“怎么回事?”
朱说:“洪陵大哥(街上同辈习惯称呼我)他们学校施工,把我的树轧倒了,也不陪我,我找他多次,也不给我答复,今天我要他个态度,他装糊涂。”
陈书记说:“此事不属于我管,我也不知道情况,我今天去教育局开会,开会回来,给你落实一下还不行吗?”
李洪陵说:“行!行!你走吧,开会去吧!”
陈书记见有脱身机会,骑了自行车就走了。
李洪陵批评登可说:“你太莽撞了,他浑身是病,要是扑通倒在这里,看你怎么收场,你快进警察局了。”他听罢李洪陵言,也有所醒悟。
李说:“一共轧坏你多少树?你大约要多少钱,别狮子大开口。”朱说:”一共十二棵,要220元钱。
李洪陵说:“你别闹了,这钱冲我说吧!我去学校要钱。”
晚上李洪陵与学校领导见了面,学校也落实了情况,一致认为要求赔偿220元不算多。李洪陵随之通知朱登可,到一中财务科领走了220元钱,了却了此事。
1983年夏天,一天刚吃过晚饭,只见金福祥校长,慌慌张张的跑进李洪陵屋,直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