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六章 鸿都门学(2/2)

磊、周仓以及两伍军士作为他的随行人员和护卫。

赵普在修书给赵云、蔡邕等,让他们进京就职之后,正式进入了作为侍中的状态。

从后世而来的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额外的小心谨慎。

在这期间,张让、赵忠之流多曾向赵普示好,示好的根源当然不是他大权在握。

中常侍的职权在宫禁之中远高于侍中,虽然现在赵普因为书法、诗赋,以及卢植替他宣扬神乎其神的名声,让汉灵帝非常赏识,说是眼下皇帝跟前的红人丝毫不为过。但是与根深蒂固的中常侍们根本没法比。

他们之所以如此,不过是出于谨慎,一是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强上太多。

再者,赵普是为卢植一党,再明显不过,这帮忧患意识极强的大宦官们仍然寄希望于在当前形势下尽量缓和与士族公卿的矛盾。

赵普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官职是为在宫中就职的侍中,多需与他们打交道,又曾力劝卢植不可行清君侧。

赵普当然对这些心知肚明,对待这些中常侍们的态度温和,谈不上亲近,亦不排斥。

没过太久,赵普入京刚足一月,汉灵帝去鸿都门学视察,让赵普给这些学生们讲上一堂课。

这事,之前他是毫无准备的。

鸿都门学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二月。是后汉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学府,校址设在京师雒阳鸿都门而得名。

其选送的学生,乃至课程的设置,与太学大大不同,在当时甚至是截然相反。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兴于汉武帝年间,太学在前后汉两朝达到极盛,史书记载汉光武帝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

到了汉质帝时,太学生已经多达三万余人。

相比之下,鸿都门学就是非主流,太学以士族子弟为主流,课程以儒家经学为主,讲究学以致用,是务实派。

而鸿都门学招收学生是经由州、郡三公择优选送,多数是士族看不起的社会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以尺牍、小说、辞赋、字画为主要学习内容。

所谓尺牍是古时书信的名称,由于当时的书信都刻之简牍,规格为以尺一寸,所以称尺牍、尺翰、尺简、尺牒等,原来是一种实用文体,使用广泛,有一定书写格式,包括章、奏、表、驳、书等类。

过到了后汉,尺牍中已有不少精彩散文。

其他的小说、辞赋、字画等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以文学艺术课程为主导的学府。

这在当时是颇为受士族、世俗所轻视的。

赵普从后世的角度能够看到鸿都门学设置的益处,以及优于时代的进步性,毕竟它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院,开唐代专科学校之先声,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可授课要从何说起呢!

更何况这鸿都门学算是宦官一党所盘踞的势力。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