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范仲淹应召对(1/3)
话说西夏元昊去帝号,称西夏国主,主动与大宋和谈。宋仁宗与大臣商议,群臣皆认为和谈有利,特别是支持西北军事的大臣们都非常同意议和,朝中大臣都认为与西夏战争状态延续很久了,劳民伤财,应当议和。仁宗仔细考虑了各位大臣的意见,就同意了与西夏的议和。根据朝中大臣的建议,封西夏元昊为西夏国王,两国罢兵,西夏称臣,大宋每年送给西夏一些岁币,并在与西夏的边境上设立榷场,互相贸易。这年仁宗改元为庆历,史称“庆历合议”。
庆历合议已毕,朝中大臣纷纷上书皇帝要求重新布置全国武备和朝廷大政。仁宗命各位大臣纷纷上奏提出建议,如何调整大政。特别是对于主持西北军事的重臣范仲淹和富弼特别关注,召对他们提出建议。不久范仲淹应召从西北边境来到京师,赴皇帝之召。范仲淹到来之前,早已经做好准备,所以他不慌不忙,先到内务府报了道,等待皇帝的召对,然后来到京城先到几位朝廷元老家中去拜访了一下。他先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章得象家中去拜访章得象。范仲淹得到章得象的接见。章得象对范仲淹说道:“范大人是来应召对的吧?”范仲淹说道:“下官也是为此事相与宰相大人谈一谈。”章得象说道:“你就在西北和地方,久经沙场,对于军事乃是非常熟悉。西夏和谈就是大宋用了你的守土之计才打赢西夏的,促使元昊和谈的。对于军事上你可以向皇帝多讲一讲。你好久没有处理政务了,对于政务上的事你自己把握一下,能讲得就讲,不能讲得救少讲。”范仲淹说道:“多谢宰相大人的夸奖,下官哪有那么大的本事,都是守边将士英勇杀敌的结果,比如像狄青那样的勇将得到重用才有对西夏的一胜,这才是和谈的导火索。没有狄青将军的抵挡住援兵,我们怎会将入侵的敌人赶走。我只管用计,但杀敌的仍是三军将士。我对西北军是有些了解。对政务确实放下了很久,但是也听别人说过一些。我们都是朝廷官员,怎么会不知道政局的情况。”章得象说道:“那好吧,你既然要讲政务就讲吧。只不过政务都涉及朝廷之中的官员,你可要小心了。”范仲淹说道:“多谢宰相大人的提醒,我知道了。”范仲淹向章得象说道:“我想把我自己的应对方策讲给大人听听,你看怎么样,你给我提点意见。”章得象急忙说道:“不急,不急,你还是跟皇帝说吧,你说得时候,皇帝会让我在旁边陪伴的,到时我就知道了,现在跟我讲,我也不知道皇帝怎么想,不知道怎么才能打动皇帝的心。”范仲淹道:“下官知道了。”范仲淹又和章得象聊了西北前线的情况,说西夏现在在边境上已经撤走了很多军队,像何中原没有开仗的时候一样。榷场也在正常的贸易,西夏人很喜欢中原的物品。好多年没有和宋朝交往过了。西夏人都对来自中原的物品很好奇,很但兴趣。章得象说道:“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当严加守好寨子。要多招募百姓垦荒,要教导百姓要有安全意识,要时刻警醒,不能等到敌人到了眼皮底下才向军士们报告。军士要爱护百姓,在战时要让他们多到寨子了去。要时刻注意西夏动向。”范仲淹和章得象谈得很晚,范仲淹一见时间不早了,就告辞了章得象,回到寓所。
到了第二天,范仲淹又到了晏殊的家中拜望。晏殊在早年曾保举过范仲淹,也算是范仲淹的老师,所以范仲淹和晏殊很是熟悉,来往密切。早在范仲淹到达京师的第一天,就让人去了晏殊府,约好第二天到府上拜访。到了晚上,范仲淹到了晏殊府,晏府家人进去禀报,负疚家人出来讲范仲淹和随从迎进客厅,看了茶。范仲淹在屋里刚坐下不久,晏殊就到了。范仲淹见晏殊到了,赶紧站起身来。向晏殊施礼。晏殊道:“不知道范大人到京师可是应对而来的?”范仲淹说道:“启禀宰相大人,我确实是来应皇帝的召对的。到了京师来县看看老人家。皇帝的召对已经递了帖子,还没有正式通知合适应对?”晏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