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司马光修改太宗实录(2/3)
千古恨。”
梁若木说道:“写太宗逼自己的弟弟赵廷美,致使其自杀,如何写?”司马光说道:“太宗自认为有金匮之盟,得帝位是光明正大,但不知自己也有弟弟,要是按照金匮之盟的话,就要传位于弟弟赵廷美,于是处处算计弟弟,最后将弟弟逼死。写其不能兄友弟恭,对自己的兄弟为不义,太宗不能与弟弟同富贵,实在是令人不齿。还有自己硬要自己的长子继承皇位,结果长子早死,太宗又要自己的次子继承皇位,结果次子知道此实在是不义之举,不愿意继承皇位,结果太宗对他进行压制,终于使得次子犯了疯病。太宗自己自以为聪明,但是却被天下人耻笑。”
梁若木说道:“太宗乃是文官,沿用太祖之策,重用文官,以士大夫处理政务,不让武将干政,使得国家政局十分稳定,政务清明,而且太宗大兴科举,将科举制度完善,招引天下才子。使得读书人都对经邦治国感兴趣,士大夫争才斗智,太宗对于士大夫如春天,士大夫和读书人如百花,百花齐放,好一个盛世局面。”司马光说道:“太宗提拔才子,不管出身和门第,将科举规范,士大夫都争先恐后地读书,为朝廷献智献慧,无人不称颂太宗治国有道。自从隋唐兴科举后,各朝效仿,唐朝还以门荫为主,门荫是红花,科举只是绿叶。到现在太祖太宗不再以门荫为主,而以科举为主。科举考试的经典都是圣贤所做,不比那些自己门荫的子弟考自己的家学干事,其实其家学也是自己编造的,没有一点档次。而且科举只要搞得好,就是提拔了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门荫靠门第,那些纨绔子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能分清对与错?怎么能治好国?当然太祖和太宗为了照顾和鼓励那些有功的大臣也给他们以门荫的机会,但是门荫只是绿叶,科举乃是红花。不管你信不信,没有经过科举的人,才华是不行的。”梁若木说道:“柳永当年中了状元,但写的都是妇女闺中之事,太宗认为他没有出息,将他的状元免掉,不知司马大人怎么看?”司马光说道:“写妇女和闺中之事也不是没有出息,你看现在的诗词不都是写妇女和闺中之事吗?但是写此事就是为了此事,没有志向,沉溺于妇女和闺中之事,不咏志,不写理想,只停留在这些无趣之事上,令人感到没有什么可以依托的地方,难怪太宗说柳永没有出息。但是不是说写妇女和闺中之事没有出息,只是说柳永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长期岂不是颓废,当然是没有出息。”
梁若木:“太宗见吴越王钱俶急着献土,但却认为时机不成熟,不让他献土,司马大人有什么见解?”司马光说道:“吴越王为了江山一统,减免战乱,不再逞强与朝廷作对,认为统一乃是天下大势所趋,有自知之明,实在是十分令人称道的事情。而太宗对于统一之事也是心中有底,不将北汉这个勾结辽国的沙陀小国清除掉,国家是永无宁日的。北汉好似在中原钉下的钉子,时刻向辽国通风报信,长久下去,我中夏将会被外国征服。太宗抵制住诱惑,将吴越王的献土往后拖延,立志将北汉拔掉,终于成功,最后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只是幽云十六州还被辽国占领。太宗不贪图一时之快,而志存久远,实在令人叹服。”
梁若木说道:“太宗重用有才华的几位大臣。”司马光说道:“太祖时期的几位大臣和宰相太宗都予以重用,如赵普和吕蒙正、吕端都是历史名臣。赵宰相帮助太祖制定国策、制度,杯酒释兵权,又助太祖太宗统一天下,可谓功高盖世,太祖太宗犹如汉高祖,赵宰相有如萧何。吕端一般的小事不上心,但对于大事情则是十分清楚明白,太宗想立自己侄子为太子,想传位给他,但是吕端却劝太宗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才有这大宋安定的江山社稷,如果不是太宗重用这几位宰相和大臣,宋朝也难有安定的局面。这几位大臣也是珍惜太宗给予他们的机会,将个大宋江山打磨的像模像样,实在是令局外人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