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司马光读三国志(2/3)

人效力,人人用心。反观蜀国和吴国还是以军事为主,还幻想统一天下,不知道将国政的重心放在经济上,给了曹魏以机会,使得自己在后来的形势中处于下风。

蜀国,在刘备死后一直由诸葛亮主政,虽然诸葛亮自己专注于文治,但是他更上心的是北伐。他不知道以蜀国的力量怎么能抵得过曹魏?曹魏居中原,地大物博,人口稠密,国力强盛。魏国司马懿也知道魏国正是搞好经济建设的大好时机,只要魏国不穷兵黩武,不主动进攻吴蜀,曹魏以自己的实力就可以将蜀国压倒。但是蜀国尽全力进攻曹魏,为的是干扰曹魏,所以只要将蜀国的军队退掉就行了,也不急于进攻蜀国本土。还有就是蜀国只要诸葛亮在世,蜀国不好被消灭,所以采取拖的战术,只要诸葛亮进攻就将蜀**队应付过去,待其锋芒过去,自己在作休息。但是诸葛亮长期这样忙就会被忙死,身体就会垮掉。只要蜀国不进攻曹魏就会强大,蜀国进攻曹魏就闭关不出,这是一个死棋,蜀国下不赢的,只因为实力不够强大。

吴国也只是在孙权在位时期政局比较清明。孙权以为魏蜀之争,自己只要作壁上观就可以了,自己就可以收渔翁之利了。但是他的政策给了曹魏以机会,曹魏不断地壮大自己,实力早就超过吴蜀联盟,只要找到机会,就可以将二国灭掉。孙权死后,自己的子孙争权夺利,**荒淫,国政一塌糊涂。魏国在灭掉蜀国后,不再急于用武力,而是用拖的战术,任由吴国国政**,吴国确实一天天**下去,后来晋朝找到机会,一举将吴国灭掉,三国才宣告结束。

陈寿站在晋朝的立场上对于三国的功与过,都敢于直接指出。如写蜀国后主在被司马昭捉到魏国京城后,司马昭找他一起看蜀国的音乐。当时有的原蜀国大臣看到后,都掉下眼泪,只有刘禅自己觉得很开心。司马昭问刘禅道:“这里怎么样?”刘禅说道:“此间乐。”司马昭看见刘禅胸无大志的样子,自己也很开心,也放下心来了。

写吴国孙皓的残暴,看见蜜里一粒老鼠屎,就将手下的脸皮割掉,大臣和百姓无不害怕,人心尽失。这些晋国的统治者都知道,相比魏国和晋国,吴国和蜀国更为不得人心,后代编造什么正统论,将曹魏视为奸臣篡权的国家,而实际上吴国和蜀国也不是汉朝的皇族,岂不是也是篡权,岂不是也不是正统?好在后来有人将三国称为魏晋,实在是给天人以交待,奸猾的朝代给予正统,而靠自己实力的却被说成是篡权,岂不是中国的悲哀?

当然三国中魏国和吴蜀两国也是并立的,光讲魏国,不讲蜀国和吴国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只是人们不要再讲曹魏为篡权,蜀国为正统。只讲他们都是分立的各自为国的三国时代就行了。

三国志内容很简单,主要是时间比较短。还有三国志也讲了一些域外的民族和故事。如记载了鲜卑传,这个民族后来在中国建立了北朝,还有几个五胡十六国的政权也是鲜卑族建立的,在中国历史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民族。三国志是最早记载鲜卑的中国史书,后人有人将后汉书是最早记载鲜卑的史书,但是司马光认为,后汉书虽然记载的历史在三国志记载的历史的前面,但是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才修成的,成书在三国志之后,故是讲后汉书是最早记载鲜卑的史书是有人附会。三国紧接后汉,所以三国志鲜卑传跟后汉的鲜卑的故事相差时间不远,也可以视为后汉的鲜卑的详实材料。而后汉书记载的鲜卑的史实时间在几百年后,时间离得太远,材料不充分,而且很多都未有考证,是不是可靠,还很难说。而且南朝在南方不与鲜卑和塞外相连,缺少当时其他与鲜卑熟悉的民族的旁证,很不可靠。前不久,自己刚看了十六国春秋,里面有鲜卑族的记载,当时自己就怀疑后汉书说鲜卑是东胡之后,不可信。今天想到三国志和后汉书,自己觉得心中一个疑问解开了。

司马光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