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李承乾——在渴爱中干涸的骄子 转载(1/6)

初看李承乾的事迹时,记得我当时的想法是“不可理解”,弄不懂这样一个先天后天条件都近乎十全十美的男孩子,有什么理由能让他堕落变质?

看古今中外历史上失德败事、死于非命的皇太子们,究其根源,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政权的问题,代表:那些乱世短命王朝的继承人;

二、父母的问题,生母不是父亲正妻、父母感情不好,代表:李治李显他们立的庶子;

三、朝中大臣的问题,权臣当道又一心跟太子做对,代表:刘彻那倒霉的戾太子刘据;

四、自己身边近臣的问题,不断挑唆教坏了太子,代表:俄彼得大帝的长子;

五、本身的问题,比如智商太低、或者有才却不用于“正道”,政治才能差,代表:康熙废太子胤礽;

六、不是国军无能,是共军太狡猾——对手太强大的问题-_-|||,代表自然是悲情的李建成哥哥……

以这六项来审视李承乾,似乎,一项都不符合。

他生在蒸蒸日上国运雄强的唐初治世,他的父亲是正直刚强的明君,母亲是明理温婉的贤后,父母感情自始至终牢固稳定,他自己是名份上无可争议的“嫡长子”,从小就被重点培养。当时朝中也是绝对的正臣当道,没有哪位大臣出来跟他做对。父母派到他身边的臣子也都清正忠直,勇于进谏。他的近身侍从中当然有唯唯诺诺的小人,但也没见有谁“主动教他学坏”,大不了都是随波逐流听之任之罢了,顶多是宇文士及那一类的,要到赵高的级别还差得远。至于李承乾的政治才能,那是连势利眼的史官们都不得不承认“裁决庶政,有大体”的——李渊死后李世民为父守孝,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只处理最要紧的政务,其余全都交给李承乾,而李承乾在这一时期的表现羸得了朝廷上下生前身后的一致称赞,那年他十八岁。

看来看去,好象也就是第六项“对手强大”似乎跟李承乾沾点边,但要再仔细想想,终贞观朝,主动跟他争位的,只有一个李泰,而李泰这家伙,要说他“强大”,实在是太抬举他了-_-|||。这小胖子舞文弄墨还算有一套,政治上可是完全不及格,甚至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没弄清楚。他看事情只看表相,学父亲开文学馆、招揽贤才收买人心,可除了招来一些摇笔杆子的酸书生,别的还有什么?哪怕你弄几个武功不错的打手,狗急跳墙时杀兄杀父,也算没白费力气啊!

说到“收买人心”……看朝中上下一拥而上气势汹汹地指责小李偏心李泰不对劲,就知道李泰这人心收买得怎么样了。他固然拉来了刘洎、岑文本站在自己一边(还是在父亲的明显暗示支持下),但对于影响力最大、父皇最信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简直就看不出来这甥舅俩之间有任何关系,天知道他都做了些什么,才让无忌一头栽到李治身上万死不悔吧……长孙无忌不喜欢李恪,那是因为两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是天意人力不可挽回,但李泰身上的长孙家血液成份可是跟李治一模一样半滴不少……当然,长孙无忌一心扶持李治,也有他希望将来能控制这软弱小子、把持朝政的因素,可是考虑到他一直以来紧跟领导、顺承圣意的行为习惯,如果他不是真的特别不喜欢李泰,那么在小李非常明确地提出来要立李泰的时候,很难想像他有勇气去当面硬抗,毕竟顺水推舟作人情要容易得多……

不过李泰干的最大蠢事,还是对父亲当面撒下的弥天大谎,声称要杀子传弟——你也不想想,你打算骗的是哪一位啊?-_-|||人家自己是杀兄弟上台的,对这些所谓的“孝悌”本质再清楚不过了,就算一时动情冲昏头脑相信了这没水准的谎话,后来一经大臣点醒,很快就越想越不对味,从此彻底认清这小骗子的真面目。这一个谎言的效果,可比敌人向父亲摆事实、讲道理半天还要好得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