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但是我来了(3/4)

个枢密院之上,进而操控整个王国。”安森分析道:

“陆军部内则是某些位高权重的少数人把控了某一团体,再以这个团体的规模掌控了局面,进而绑架整个陆军,于是外界看起来陆军似乎是超乎想象的团结,也就是超乎想象的不可战胜。”

“完全正确,看来你很懂这一套嘛!”

埃里希双眼放光:“这样的话,找你貌似是真的找对了…也是,两年光景,从瀚土到尹瑟尔再到新世界,要是没有这种在混乱局势里迅速弄清关系的能力,你大概也没办法这么容易的活着回来,还能变成陆军部那群人的眼中钉!”

“哪里哪里,您过奖了。”安森轻笑一声,微微向前探身:“所以…您是来邀请我,参加您所属的某个团体的?”

“呃…目前还只是介绍,毕竟我也没想到你今天就会上门啊!”

埃里希失声一笑:“但你说的没错,我确实很想拉拢你加入,原因我也说了——你已经是近几期散兵科里,目前混得最好的那个了!”

“至于陆军部…和你说的一样,大概要分的话就是王都和外省两个派系,出身克洛维城的军官就是王都派,而其余所有地方的军官都是外省派。”…

“而王都派里,实力最强的就是‘血刺刀俱乐部’…所有成员都是少校以上,家世至少七百年以上,克洛维数一数二的豪门;普通的小贵族除非有四名以上成员担保,军衔至少是中校,否则都没有加入的资格。”

“说是俱乐部,实际上就是那些达官显贵们的小圈子…这些人长期垄断了陆军部内一半左右的职位,尤其是那些最关键,地位最重的位子;同时无论王都派还是‘血刺刀’,全都是所谓‘大陆军’这个学说的支持者。”

安森微微颔首,所谓的“大陆军”和路德维希的“大军团”完全不同,是指克洛维应当尽可能以压低士兵装备与训练成本为前提,尽可能增加士兵的数量为主,将每个军团从目前的一万到三万人扩张到三万至五万人,获取和帝国对抗时兵力上的优势。

应该说这个学说并不是没有现实依据的…虽然帝国总兵力绝对远远在克洛维之上,但他们每次战斗都需要大量时间集结,一定时间内如果克洛维能快速增兵,是可以反过来形成碾压优势的。

而只要规模足够大,集结足够快,就能震慑帝国,令其不敢轻易动武。

唯一的问题是在这个学说指导下建立的克洛维军团,两千人可能都分不到一门火炮,骑兵更是要到步兵师级别才有可能存在,低下的训练水平也别指望士兵能瞄准射击了,能列阵行走就已经是极限水平。

“你可能也知道,这个学说差不多已经是克洛维陆军的主流思想了;和帝国的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像我们这些提倡缩小军团规模,提高单兵素质和火力规模的学科和学说,就越显得异类。”埃里希教员摇摇头:

“就算多装备几门大炮,把士兵们手里的前装步枪都换成后装提高火力,或者换成线膛枪提升精度又能如何;同等成本下‘大陆军’能武装三名甚至四名士兵,按照这些学说建立起来的军团能够以一敌三吗?”

“过去我们没有理论依据,没有真真正正的战绩能够证明,扩大炮兵规模或者增加散兵数量,能够实打实的对战局造成影响——不仅因为这些影响看起来没那么明显,更因为我们无法说服陆军部,真正按照这些学说采取行动。”

“尽管一些军团确实采取了这方面的改变,但要么规模太小根本看不出区别,要么根本就做的不到位,空有名头而已,根本无法达到实际效果。”埃里希教员叹了口气:

“但因为我们人数太少,规模又太小,还是以‘王都派’成员为主,天然的遭到‘外省派’的不满,又被‘血刺刀’这样真正的王都派强势组织针对,根本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