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 预兆(2/4)

能按移民来算了…很贵的,要加钱。”

这个完全跑题了的回答让安森沉默好久,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接,只能干脆假装没听清:“为了卢恩家族与白鲸港的繁荣昌盛!”

非常识趣的军火商也故意忽略了过去:“为了白鲸港总司令兼议长阁下的远大前程!”

“啪!”

坐在角落里的小书记官将自己的酒杯在茶几上轻轻磕了下,微笑着和两人同时一饮而尽。

……………………

敲定了移民计划,身负重任的埃里希并没有急于离开殖民地,他转身找到了梅森·威兹勒这位白鲸港商会的首领外加议会实际上的代表,和对方谈妥了钢铁厂和军工厂的建造事宜。

按照小书记官的说法,像埃里希这样为卢恩家族处理财务问题的“代表”,以最保守的估计也“不会少于一沓儿”——证据就是他短暂兼任塔莉娅书记官的那短短几十天时间里,给不下十余个“埃里希先生”写过信。

因此只需要寄一封信,埃里希甚至不需要返回本土,一个月后北港就会“自动”出现一家打着白鲸港招牌的移民公司,凭借他们的生意网络以卢恩家族的名义招募移民。

而埃里希本人既然曾经跟安森合作过,双方配合也算默契,自然最好是留在殖民地接手经营卢恩家族的工厂,以及愈发欣欣向荣的《白鲸港好人报》。

作为一名合格的军火商和工厂主,埃里希对报社这种东西并没什么心得,不过好在他也没什么竞争对手;一座小型造纸作坊外加几台二手凸版印刷机,他就能垄断整个冰龙峡湾的传媒界。

而且印刷业是一个很小的行业,占用不了多少劳动力,不影响其它产业发展,配合报纸却能形成极好的宣传效果;实在是白鲸港这种体量不大,经济效益却很好的殖民地港口发展首选。

至于还在兴建中的钢铁厂和军工厂,埃里希将两个工厂合并为“白鲸港钢铁公司”,直接和白鲸港议会内铁矿与煤矿主们各自组成的委员会谈妥了供货协议,仗着背后有卢恩家族和风暴师,以只比本土多百分之十的价格拿到了充足的原材料。

不过考虑到目前这座钢铁厂规模不大,只是给军工厂做配套的,确保风暴师能够在步兵武器方面勉强自给自足而已;那些个委员会干脆就捏着鼻子,权当额外交了一笔保护费。

更何况他们也并不吃亏——除了稳定的订单,埃里希还无偿分给了总计百分之四十的股份,两家各占百分之二十。

考虑到守备军团是这家钢铁公司唯一并且绝对忠实的客户,几乎不存在账面上出现亏损的可能——毕竟风暴师不会让它把武器卖给别人。

并且埃里希并不是直接把这股份交给产业主们,而是“白鲸港矿石委员会”和“白鲸港煤炭委员会”,额定的分红直接以现金的方式,公开交给两个委员会当月的代表。

至于拿到了的钱会怎么分,那就不关钢铁公司的事情了,属于两个委员会各自的“内政”,不方便干涉。

这样用不着安森插手,为了保障自己的收益和对外的“议价权”,两个委员会都会自动报团取暖,形成比现在更有组织,更团结的利益集团,并依靠规模产生更大的效益,推动整个产业向前发展。

而其它的产业主和垦荒农庄组织一旦觉察到这一点,为了不被挤占生存空间和抢走劳动力,也必须做同样的事情——原本被安森强迫着改革的白鲸港议会,自己就会为了各自的利益四分五裂起来。

手握兵权和守信者同盟的“荣誉议长”,就更方便在一个个团体之间互相调停,不用担心他们抱成一团对抗自己这个“外来人”了。

当然,促成各个产业规模化,组织化也是为了进一步扩展白鲸港的贸易网络,提升在对外尤其是新世界其它殖民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