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20 佛宗(2/3)

意力。这一定是佛宗老祖故意而为之,为的就是掩盖某些东西。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佛法在世间并不如何昌盛,除了那些行于乡野的苦行僧外,在南晋等国,想要找到一座佛寺都极为困难。

位于荒原边缘的烂柯寺,传播最为广泛的便是月轮国了,月轮国苦行僧一大把。信徒更是无数,其中也不缺乏一些得道高僧。

烂柯寺便在瓦山中。

烂柯寺的历史极为悠久,根据典籍记载,就在西陵神殿建成后不久,当时人迹罕至的青幽瓦山深处便有树木倒下,有亭台楼榭新起,有塔殿渐作。

在修行界的传闻里,烂柯寺是不可知之地悬空寺留在世间的山门,就如同于西陵神殿与知守观的关系,故而极得尊重,无人敢轻易触犯山门森严。

此时还没有到盂兰节的正祭日,大唐使团尚未到来,然而瓦山之前已经变得非常热闹,青石街两侧的民宅二楼,挂着各式各样的旗子与幡,那些旗幡的颜色很是素净。

叶凡看着这旗帜若有所思,天下为棋,弈棋亦是弈天下。昊天与那轲浩然做的不就是那博弈之举吗?

也许轲浩然早早的来过这里,也许早就发现了那些文明的秘密,只是苦于那地宫强大的阵法进不去。叶凡是不相信除了自己以外,还有人能进入那镇龙渊。

烂柯寺里的普通僧人,和在小镇上居住了数十代的居民,都已经不清楚这种习俗的来源是什么,对于活在现世的人们来说,盂兰节只是一个简单纯粹的盛大节日,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享受节日的气氛。

瓦山不是单独的一座山,而是几座山相连。

这几座在深秋依然散发着幽幽绿意的山峰,形状非常相似,峰顶平齐如刀削,远远看上去就像是数片黑瓦被顽童随意地搭在一起。

小镇很热闹的时候,瓦山深处却还是那般安静,林间隐现古刹一角,仿佛被佛法感染,南方秋蝉最后的鸣叫,也显得并不凄厉绝望,而带着解脱的淡然。

这里是后山,如果要往烂柯寺去,从这条山道上去,永远无法抵达正殿。

但黑色马车此时正缓缓向山道上去。

宁缺和叶凡带着桑桑来瓦山,本来就不是要去烂柯寺,而是要去后山找人。

烂柯寺后的幽山里,住着避世隐居的数代佛宗大德。

宁缺要找的便是其中一位。

岐山大师的曾是修真界第一人,似乎是参悟透了万千佛经,便是一朝破茧成为得道高僧、你若是问他得的什么道,他会微笑着告诉你是人间之道。

真正的人间之道到底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佛宗大德参悟的却是人间之道,实在是有趣,又因此佛宗一直以道家为首,便是更证实了这一点。

佛宗只是以不同的思辨角度,其力量本源还是来自人间而不是大殿里那漫天的神佛。神佛终究是受到万人供奉,怎么得来的力量?

岐山大师德高万众的原因还是因为一次天灾,岐山大师以一己之力保住了万千百姓。

数十年前,大陆南方遇着一次极恐怖的洪灾,大河咆哮泛滥,浊浪淹没无数良田,各国江堤接连破毁,倒灌大泽,情形危险至极。

当时还是烂柯寺住持的歧山大师,率寺中僧众,携着数十车多年积蓄的粮食与药物,出瓦山救灾,沿途施粥散药,救得灾民无数,歧山大师操劳成疾,又在处理灾民遗体时染上尸毒,险些重病不起。

承蓄了无数河流的大泽,逐渐快要支撑不住,尤其是南晋康州方向的大堤,更是危在旦夕,于某夜出现了溃堤的前兆。

歧山大师当时正在康州,见此情形,丝毫不恤重病之身,脱去僧衣纵身入湖,以难以想像的修为境界和意志力,拦在那段将要崩溃的长堤前,坚持了整整一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