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40章 故人相见(1/3)

面对鬼子射来的子弹,关孟涛毫无惧色,他骤然之间发出一声长嗥:“兄弟们,跟我冲啊,杀光这伙小鬼子!”

关孟涛的这声长嗥雄厚低沉,极具穿透性,纵然有潮水般的马蹄声也掩盖不住,这一声长嗥仿佛月夜之下的威武孤傲的头狼对自己的狼群发出的号令,瞬间就点燃了55名骑兵身上的血液,他们纷纷跟着发出令鬼子胆战心惊的咆哮声。

“杀啊!”

“砍死他们!”

“杀光他们!”

“啊,杀……”

此时关孟涛的马队距离鬼子的队伍尾部只有100多米的距离,当战马全力冲刺的时候,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狂奔的战马就驮着关孟涛一头冲进了鬼子的队伍之中,关孟涛手腕稍稍的发力,锋利的刀锋在战马高速冲刺的巨大惯性之下,轻而易举的就切开了一个鬼子的脖子,那鬼子旋转着飞了出去,从脖颈伤口喷出来的鲜血瞬间空中喷出一道血雾。

闻到血腥味儿的关孟涛更加亢奋无比,他再次发出一声长嗥:“杀!”

刀借人力、人借马力,转瞬之间,又有两轮鬼子死在他的刀下。

关孟涛胯下的这匹战马,通体黝黑,是一匹缴获的东洋马,足足有1米7那么高,体重将近800斤。之所以选择东洋马,也纯属是无奈之举。虽然清朝的时候,我们也有蒙古马,但是这些马已经不适合当时的战场了。在清朝即将覆灭之际,也曾建立了一些马场,专门通过德国还有俄国买来的马匹进行改良,但是没过多久之后清朝的统治就被推翻了,这个战马改良的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之后便处于长期的军阀混战阶段,根本没有机会培育品种优良的战马,只能一推再推。

再来看小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虽然也有马匹,但是个头和耐力都很差,矮的就像中国农村的毛驴一样,用作战马十分的勉强。由于当时热武器还不是非常的先进,而且还没有坦克这种陆战之王出现,骑兵在战争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们仿照德国,也建立了自己的骑兵部队,当初骑兵部队配备的马匹都是本土的马。后来日本人在欧洲,考察的时候发现日本马比欧洲列强的军马差远了,个子小耐力差,骑在上面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靠这种马很难完成,近代化军队的建设。怎么办呢?德国人给出的建议是要对马匹进行杂交。

这个时候,这些日本人突然想起来了,以前的法国拿破仑三世曾经送给了日本26匹阿拉伯马,那可是世界上最好的马,既高大又威武,用来做种马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于是呢,日本就用这些阿拉伯马改良自己的日本马。可是他们在付出了10来年之后的努力,才发现改良的马,只比对狗大那么一点点,根据当时的统计啊,日本5376匹军马的体高还不到1米4,远远低于欧洲军马的标准。

日本骏马不仅身体不达标,在训练方面也一样令人头疼。这些日本马喜欢乱踢乱咬士兵,一些公马只要看到母马就什么都不顾了,无论它的主人怎样呵斥它,也拦不住他们追逐母马。除此之外呢,最起码十分的喜欢嘶鸣,这让秘密侦查的日军侦察兵经常被敌人发现。

从速度上来看,欧美的军马可以轻松的以27公里每小时的时速行进,而日本码的速度只有17.8公里。后来在日俄战争的时候,日本马又再次进行了杂交,身高和体重都普遍增加了小鬼子们还做个实验,同样的一辆车8匹日本马拉不动,而6匹俄国马却拉着奔跑如飞。

到了1906年,日本开始实行两期马政18年计划,通过大量引入纯血的阿拉伯马、盎格鲁诺曼等优良马种,终于在1932年的时候,日本马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骑兵部队配备的战马平均标准身高达到了160厘米。

关孟涛杀鬼子杀得十分兴奋,他胯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