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章 法严(3/5)

难耐严寒。

他再度环视周遭。

略过犹自诵经的和尚。

同桌的乡下汉子们又开始大声说笑;士子们临窗对雨,摇头晃脑抒发诗性;年纪小些的货郎在自顾自嘀咕话语;孩子在父母慈爱的目光中嬉笑打闹。

一切都好似回到了最开始的模样,除了道人面前的老货郎。

他的身形越加佝偻,脸上好似被剥去了一层颜色变得灰败,两颗眼珠在眼眶里不住摆动:

“蛇陉狭长,茶棚酒舍颇多,不知哪一家的旅客遭了此等横祸。”

“好说。”

道人放下水囊,目光直视过去。

“当天大雨,过路的客人很少。差役们多番查验,也找出了遇难者们的身份。”

冷风掀开门帘,空气有异常的阴冷在弥漫。

道人不为所动。

“先是和州的一伙石匠,经同乡介绍,往宣州去修桥。”

同桌汉子们的谈笑声戛然而止,他们忽的低眼垂手,木偶般相对而坐。

“再是一帮外地结伴而来的读书人,他们要赶在八月十八,去往余杭观潮。”

临窗的诗性平息,只见几个滴着泥水的背影沉默面窗而立。

“然后是逃难过来的一家老小。可怜好不容易逃离了饥荒与盗匪,却倒在了迎来新生的前夕。”

孩子的嬉笑打闹不再,唯有一家四口空洞的眼睛木然望过来。

“最后,是两个货郎,要去余杭做生意。”

“他们都是普通人,生死祸福,没什么稀奇。”

“没什么稀奇?”

老货郎喃喃自语重复了一句。

此刻他的表情很古怪,像笑像哭像疑惑像惊惶。

“道长莫要说笑了,你说的这些人简直就和……咦?”

说着,眼角莫名滑出冰凉,手指一摸,泪中混杂着粗粝,低头细看,原来全是泥沙。

他露出哀戚的神色,望着道人,想说些什么,可一开口,便呕出一团又一团稀泥。

而也在这时。

屋外大雨骤然滂沱。

屋内昏暗仿佛黑夜。

惨淡里隐隐听见莫名的怪响道人对此记忆犹新,那是山体滑坡前土石崩解的异响。

唉。

道人摇头一叹,已然按住长剑。

这时。

“阿弥陀佛。”

对面的和尚突然起身。

他双掌一合,拍击声仿佛洪钟大吕回荡茶棚内外。

面作金刚怒相。

“还不醒悟?!”

随即继续念经,却不再无声默念,而高声诵咏……不!其实在道人耳中,和尚诵经从来不是无声默念,也从来都有经声入耳。

不是佛唱无声,而是场中“听众”不愿意听罢了。

而现在和尚的诵咏却字字清晰、声声入耳。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说于诸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是故观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

没有鲜花乱坠,也没有地涌金莲。

相反。

和尚的口齿间还带着点儿乡音。

然而,就在这么不甚出奇的诵咏下,屋外的狂风暴雨渐渐平息,屋内众鬼惨淡的面容渐渐安详。

他们慢慢虚无,慢慢逸出白光,光芒勾连成一片,充斥着整座茶棚。

最后,如冬日暖阳下的薄冰,缓缓融化,继而破碎湮灭。

世界重现出现在眼前。

山林依旧,河水依旧,唯有两人身处的茶棚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坟丘般的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