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12章 奥斯曼的命运 (求订阅,求支持)(2/4)



“你放心,我们都是用金银币结账,之所以要把这个生意介绍给你,是因为大明绝对不会亏待任何给我们提供帮助的人。”

“真的非常感谢你。我可以试一试”

犹太人同样也是不吃猪肉的,但是对于生意他们当然也不排斥。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沙龙并不打算去做这个买卖,倒不是因为猪肉的关系,而是因为他还要给父亲帮忙,但是那名情报官员的另一句话,却让他动心了。

“等到中国人击败土耳其人的时候,肯定会有大量的战利品。如果趁着这个时候和中国人打好关系,没准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还能从他们的手里购买廉价的战利品。”

对于生意人来说,他们总能够敏锐地看到一些商机。而沙龙就是这样的生意人。

当沙龙投身到中国一方成为向中国军队供应物资的军需商人的同时。明军和土耳其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这场战役做着最后的准备。

在历史书上,这场伊斯坦布尔战役,是注定要大书特书的!

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这场战役所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不仅仅是因为这场战争彻底的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并且开启了线列战术和散兵战术时代的大门。

毕竟,军事家们把这场战役当成教科书来反反复复的学习和研究,反复的进行军棋推演,无非就是证明这是一场军事变革。

其实战争的模式,早在很久之前,在辽东的战场上,就已经开始了,技术的进步导致军事变革。

从最初的预刻槽侧面带螺旋线的柱形子弹,到木托开花弹,再到后来木塞扩张线膛枪弹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了战争的进行方式,不过也就只是淘汰了方块状的阵型而已。尤其是随着滑膛燧发枪和柱形子弹的传入,让燧发枪的精度射程超过了120米,大方阵被彻底淘汰了,彻底淘汰了长枪和火绳枪的同时,横阵随之在欧洲流行开来。

其实这个过程完全是大明带来的改变,而随着线膛燧发枪和木塞扩张子弹的传入,燧发枪的射程超过了的500米,真正的变革就开始了,而受限于加工技术,欧洲各国包括土耳其人都无法给军队提供足够的线膛燧发枪,滑膛燧发枪仍然是主流。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旧时代已经被终结了。

可是大明凭借着先进的蒸汽机床和化学技术,不但早就普及了线膛击发枪,而且甚至还大规模使用线膛后装枪,有效射程超过一千米,而这意味着大明步兵手中的火枪不但对士兵的威胁大,甚至已经都足以对炮兵构成致命的威胁!

也正是凭借着手中先进的武器,朱和域和李定国等人才决定主动出击,而且这一带的地形也有利于他们。

北方的山地和湖泊,使得他们面前只有二十里左右的平原,虽然起伏不定的平原限制了他们的视野,但是却让他们可以构建立多层防御,形成数里的防御纵深。

尽管明军的兵力不到五万人,但是却被分成了多个集群,依托多道防线以及防线内部的据点,形成了多道难以突破的纵深防御。

而一系列的野战工事,看似不及棱堡完美,但是却大大的加强了步兵在防御作战中的战斗能力。依托这些工事和近乎于完美的十三式后装步枪,仅仅只是依靠步兵都能顶住奥斯曼军队的进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