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89章 华夏的新南蛮(第二更,求订阅)(2/3)

的蒸汽机技术已经成熟了,再有几年的时间,蒸汽船就会投入使用,至少可以在内河投入使用,有了蒸汽船,再配上铁路,有个几十年时间,这个东南亚,就会变成另一个西南,再有一两百的时间,必定将是另一个江南。

对此,朱国强可谓是满怀信心,毕竟,他可是有神器的——奎宁!

十年前,刚抵达台湾之初,除了从另一边买来了大量的合成奎宁药片外,朱国强还特意弄来金鸡纳树苗,那些从21世纪带来的树苗,经过人工精心培训一个世纪以上,它的奎宁含量远超过自然生长的金鸡纳树。有了它,也就有了充足的奎宁。六年前,靠着台湾种植园里的金鸡纳树,大明终于实现了奎宁的“国产化”。

而奎宁这个不起眼的小药片,就是大明征服南洋最大的助力——凭借着它,在过去的十年间,大明在南洋的上百万移民中,仅只有几千人死于疟疾以及其引起的发热性疾病,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历史上,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在荷兰登陆,占领了一个遍布沼泽的小岛瓦尔赫伦。他们在岛上停留了四个半月,其间有4000多人死亡,其中只有100多人是死在战斗中,其余都是死于发烧性疾病。疟疾是主要病因。

疟疾,甚至是东南亚人口稀少的最根本原因——疟疾夺走了太多人的性命,当然的,有了奎宁的保护,大明移民的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没了疾病的威胁,最多五十年,南蛮地就会像西南一样,当地的“蛮夷”会慢慢的融入华夏,最多一两百年“南蛮地”自然也就成了大明的另一个江南!

“陛下,这么说来,当年您流放那些官员、士人到南洋,就是为了今天作准备了?说起来,这倒也和历史上的“衣冠南渡差不多”,除了普通百姓之外,还有很多士绅南迁到南方,他们在南方扎根后,才有了现在江南的文教兴盛……”

提及旧事,柳如是的美眸中尽是崇拜,陛下可真圣明,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谋划起了数百年的大计了。

“陛下,臣妾听说黔国公刚出去,高皇帝时三十万官军屯住云南,虽然已经过了两百多年,可却从没有听说过云南文风兴盛,说到底是因为去的人都是屯田兵卒,可陛下却一早的就把数千家江南士大夫举族流放到南蛮,虽说他们有“降虏从贼”的污点,可却也是世代书香门第,有他们在当地传播教化,不出百年,“南蛮地”势必会成为咱大明的另一个江南,另一个文风兴盛之地,到时候,这进士榜上,恐怕会多少不知多少“南蛮士子”。”

望着柳如是,朱国强的心里尽是惊讶,为什么西南没有成为江南?固定山多地贫的原因,可移民的受教育程也是关键啊!

明代西南移民绝大多数是普通兵户,可晋代的衣冠南渡,主流是北方士族以及依附于他们的百姓啊!就是这些北方士族把先进文明带到了南方,奠定了南方文教的基础。

之前,朱国强还真没往这方面想过,现在听柳如是这么一说,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

流放官员!

那些人确实有错,可确实也是满腹经纶的士大夫啊,有他们在,何愁南洋文风不盛!

他瞧见柳如是突然顿住了,俏眉微锁的她转眼看了一会地图,又说道。

“不过,这些人现在都集中在台湾、河口、南天门这些地方,如此未免也太过集中了,要是陛下能下旨准他们迁往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