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两百五十九章 十三卫(4/5)

黄履坐直身体,道:“相公,‘惩恶令’十分有必要,下官认为,要深入,彻底贯彻,决不能敷衍了事,半途而废。李家这件事,透露出了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们不止依仗背景,还会耍手段,一般的良善人家,根本不是对手。裴家老太太如果不够狠心,别说裴寅毁了,裴家三代都毁了!”

李清臣面露沉思,道:“律法是准绳,还需要礼制来配合。”

章惇说着,拿出一道诏书,递给二人。

两人一怔,接过来陆续看了眼,全都面露惊异。

黄履道:“相公,早有预断?”

章惇摇头,道:“这是官家让人刚刚送来的。官家还递了话,礼法其实就是道德,道德要远高于律法,律法是生存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容有人在律法边缘疯狂试探,更不允许他们载歌载舞!”

李清臣倾身向垂拱殿方向,道:“官家圣明。”

黄履一见,连忙跟着道:“官家目光如炬,非我等所及。”

章惇等了一会儿,道:“礼部要针对这次‘惩恶令’,推行一套‘礼法通则’,不要硬性规定什么,只是做倡导,尽量全面一点,明年颁布。”

李清臣心里盘算着这个‘通则’,算了算时间,躬身道:“是。”

章惇看了眼门外南方天空,道:“开封府的事情基本稳定,有朝廷全力推行,压力已经没那么大。十二路巡抚上任,必然诸事繁多,他们压不住,我得出京一趟。”

黄履,李清臣脸色微变,章惇出京,可能会在地方掀起大乱子,而且京里无人主持,可能也不安生。

章惇接着,又拿出一道草拟的圣旨,递给二人,道:“仔细看。”

李、黄二人对视一眼,拿过来看去,不多久,就拧眉了。

李清臣审视再三,放下后,道:“相公,少卫寺,这是效仿前朝的卫府制?”

李清臣说的前朝,是指唐朝,唐朝的‘卫府制’一度令唐朝兵力强升官到极致,同时,也为格藩镇割据埋下祸首。

这也是后世极力分割兵权,不断制衡的原因之一。

章惇喝了口茶,道:“只是取了个名字而已,卫府制在唐朝后期就不行,何况我大宋。我与官家仔细商议过了,十三路巡抚,除京畿路外,设十三卫,整合个府州县的兵丁,每卫两万人以内,分布于各府州县,用于卫护府州县日常安全与清剿匪患。十三卫是日常的军备,归属巡抚、知府,县府衙门的副手统辖,与十三军相对应。”

在枢密院与兵部的计划里,全国设立十三军,两支骑兵,三大营,总兵力为五十五万。

李清臣与黄履听着就深思起来。

这样的改制,明显是藏有深意,他们也能明白。

章惇是要大破地方的藩篱,集中地方权力,但这样的改制,会引起相当的反弹,不说没人愿意放弃权力,单说这种勾起一些不好回忆的举措,势必会激起强烈反弹。

同时,他们也明白了,这就是军队的大致框架。

十三卫,十三军。

日常军务,归属十三卫,由地方负责;十三军驻扎地方,定鼎全国;这也是另类的制衡。

章惇拿回这道草拟诏书,道:“这件事要做的太多,先做,后说,你们知道就行了。黄中丞,你的御史台,要动一动了。”

御史台其实一直没闲着,所谓的‘京察’一直在继续。

黄履躬身,道:“请相公示下。”

章惇眸光陡然锐利,沉声道:“你派出去的巡察御史,有一点作用吗?”

黄履顿时面沉如水,说不出话来。

御史台派出去的巡察御史,可以说是花样百出,几乎没有平静过,就是没干正事,被地方哄的是舒舒服服,完全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