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 祝大家中秋快乐,人月团圆(2/4)

自到了灾地,教百姓们以蝗虫为食,后又大量捕捉蝗虫让官府去没有受灾的地方贩卖。

让百姓接受蝗虫的确花了好一段日子,那时候,景阑将皇宫中所有的御厨都叫了去,让他们以蝗虫为菜,将几百个御厨分配到全国各个没有受灾之地……最先始,只要有人敢吃蝗虫,景阑便给五两银子,朝堂上没有人不说景阑疯了,景阑却在满朝文武的唾弃下坚持了下来。

到了后,百姓发现吃了蝗虫的人不但没死,还上瘾了,天天去试吃,就这么着……百姓的胆子便大了起来,吃蝗虫的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直到后来,提起蝗虫这道菜,人人都赞不绝口!到了这时候,景阑便发了飞鸽传书,让全国各地的所有御厨都停止做蝗虫这道菜,更没有再继续发放银子了,反而在各地都立起了牌扁,防有酒楼想学这道菜的,得交一万两的银子!

一万两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还是有大酒楼敢做,便纷纷交了银子,就这么着……景阑楞是在三个月内给国库筹得了九十八万两银子!当时,景阑五两银子试吃一盘,生生花掉了八万两纹银,便连景渊都指责上了景阑,可是,这八万两银子跟九十八万两银子,哪有可比性!

那一次之后,景渊对景阑更是看好,看这儿子也更加满意,想当初所有人都骂景阑时,景阑没有气馁,这可算是为帝者的眼界,得到九十八两银子后,景阑连一句都没有对当初唾骂他的大臣们炫耀过,这是为帝者之胸襟,有了银子之后,景阑一分也没有用,将银子一分不少地送到了灾区,这是为帝者之仁慈。

把银子运去灾区,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这事已经完了,可是……远不止这样,景阑能做的还有更多!

蝗虫为食之后,凡交了银子的酒楼都赚了,人数天天暴满,于是……蝗虫这样的食材便在没有受灾之地越发稀少了,所谓物以稀为贵,当时一斤蝗虫甚至价值百两,堪比美玉了……有需求便有了市场,各地商人便将目光投到了蝗灾区。可是,怎么办呢,蝗灾外区还被大水淹过。想到灾区还得绕水路,生生多出一个多月的路程……

凡是富商,必有眼界,景阑看重的便是这么一点,当时。他将想要做蝗虫生意的富商们全都集中到了一起,単百万身价之上的豪商便有六个,十万身份到百万身价之间的富商有五百余人,十万身下之下更是不计其数……即然都想做蝗虫生意,那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你即想赚钱便得有所付出……当时景阑以朝廷的名义立刻下了诏书,蝗虫当皇家来管。以盐商一样,若不得皇家许可,私自贩卖,那么……便是死罪一条。

当然,纵然盐食每年都得给皇家上大量的税。可是,他依然有赚然。否则吃多了撑着去做这生意干什么,换到蝗虫这里也是一样的,不就是要交税嘛,要多少,你皇家吭一声,上万两他们也给得起!当时朝廷也以为景阑要借机再得一比笔,可是,又一次出乎朝廷的意料……景枫的条件不是税收,不是银子!而是引水灌田,将水灾中的积水引走,修一条大路直通蝗灾之区!谁修的路的最长,那么,谁可以得到的蝗虫便会更多,之后……皇家更不会向富商们要任何一笔税款!

这好么?这不好么!

富商们差一点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合计一下,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修通了路,那么他们至少能减去半个月的路程,可以早一些赚到银子,更何况,只那半个月里,富商们要付给工人的工钱,还有工人的食用费、车旅费等等开削都将远远超过修路要花的银子!

景阑这一条政策下来,不得了了,富商的积极性可是大为可观,他们自己出钱,自己搬运沙石,自己找工人修路,而且还怕别人比自己修的更多,没日没夜地干活,大大地加快了修路的进度,一路上做着标记,巴不得那整整一条路都是他自己修出来的,别人谁也别插手才好!还有旁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