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574 不中用的皇帝(2/4)

准备应对之策了。

“好,那云伯便等着我们。”许明意重复道:“无论如何,都一定要等我们回来。”

“是,是。”云伯连声应下:“姑娘放心,老奴必将局面稳住,叫大家安安心心等着咱们的人。”

末了一顿,却是又郑重道:“但请姑娘和老太爷凡事量力而行,若有法子便用,若实在没法子也万不必为此冒险。但凡是咱们家中人等,便是扫地的粗仆也都是懂些道理的,若为了我们这些人坏了大事,那才是大家最不愿意瞧见的。”

他们这些人的命不值钱,而老太爷和姑娘尚有顶要紧的大事要做,为了他们犯险,实在不值当。

许明意没应下这话,只笑着问:“大军未动,您怎么这就说起丧气话来了?”

云伯一怔后,便是惭愧地笑了:“是……老糊涂了,说起话来不中听,还请姑娘见谅。”

又道:“姑娘和老太爷定能平平安安,一切顺当如意……”

说话间,自怀中摸出了一样东西来,递到女孩子面前:“这是老奴近日闲来无事雕着玩儿的,姑娘若不嫌弃便带着,只当是图个吉利……”

许明意接过,只见是桃木雕成的一柄小木剑,不过巴掌大小,纹路却很精致讲究。云伯的手很巧,她幼时便得了许多他亲手雕的小玩意儿,现如今还被她妥善收放着。

“多谢云伯。”许明意笑着将东西握在手中。

她定会带着的。

……

天色初亮之际,许明意和往常一般时辰起了身。

镇国公府中的下人,也开始了各处的洒扫,厨房里升起了蒸腾的热汽,一切有条不紊,正如往日里每一个寻常的晨早。

太庙之中,四下较之往日则忙碌许多。

宫人们于各殿穿行着,准备着今日的祭祀事宜。

朝阳缓缓升起,万丈日光洒落在琉璃瓦上,踱上一层近乎透明的金芒。

辰时三刻,圣驾至。

皇帝御祭服、乘礼辇由承天门出宫,携众人于太庙正南门而入,经三道桥过御河,进得中门,在礼部官员的主持下,先在院内的三足青铜香炉中焚香叩拜罢,再又穿过戟门,来至正殿前。

镇国公伴在皇帝身后,抬眼望向大殿。

主殿阔而深,坐落于汉白玉须弥座上,梁柱包沉香木,脚下金砖铺就,廊庑左右为配殿,右侧的配殿中所供奉的乃是于社稷有功的臣子——

先皇尚在时,便同他说过,必是要他配享太庙的,也省得彼此寂寞,死后连个说话的都没有。

现下看来,多半是不能了。

他这所谓功臣,注定要成逆臣了。

若先皇当真有灵,知晓他这番决定,不知会如何看待对与错。

然无论如何,此事他都是非做不可的。

真到了泉下相见,他还要叫先皇这个人才自罚上三杯——人家是谦称犬子,他这儿子是真狗,生出了这么个狗儿子来,他娘的这可不就是个人才么?

镇国公随着庆明帝祭拜过这位人才,遂又往中殿而去。

先皇神位便在此,一番繁琐祭祀流程下来,太后已初显疲色,庆明帝神态恭儒,道:“母后若是累了,不妨先去斋殿歇息……”

大祀已毕,至于后殿祭祀远祖神,后宫嫔妃本也不必随同。

太后便点头道:“那哀家便去斋殿诵经,同先皇说一说话……”

“臣妾陪母后一同过去。”皇后向皇帝福身一礼,道:“臣妾先告退了。”

此乃规矩之中,庆明帝不觉有异,只是颔首。

“我也跟夫人一起!”敬容长公主抓住太后衣角,笑嘻嘻地道:“夫人定是带了饴糖来的!”

“……”几名官员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