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内部斗争(3/4)
一直进展缓慢,而且随着生产力发展,贫富差距导致的内部矛盾变得愈发严重。
具体来说,梁夏帝国既有最尖端的高科技产业,也有大量劳动力密集型的轻纺工业。
毫无疑问,航空工程师的薪酬肯定远远的超过纺织工人。
虽然梁夏当局通过税收、政策等手段,消除与缩小贫富差距,但是最多也就只是暂时缓解了社会矛盾,并没有完全解决矛盾。关键是,梁夏当局的干预行为,到最后还是得由社会买单。
最明显的影响,也就是逼迫本土企业向外转移,特别是低薪酬制造业。
要说的话,早在几年前,梁夏帝国“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已经显现了出来。只是在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后,开始致力于军事改革,通过军事建设来加大社会投入,才没有让“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变得更严重。
当然,这种非正常状态肯定无法长久维持下去。
在根本上,依然需要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那么,就必须为推动产业升级开辟一个足够巨大的海外市场,而且这个海外市场必须同时承担起接收低端制造业的重任。
简单的说,就是得有足够多的能参与社会大生产的工业人口。
显然,这只能是南方次大陆。
关键还有,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这个市场,唯一可行的办法,也就是让南方次大陆重回土邦时代,分解成数个,甚至数十个国家,再通过一个松散的军事政治联盟把这些分散的市场整合到一起。
其实,这也是梁夏帝国不肯放过梵罗国的关键所在。
对此,迪迦拉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而且早就意识到,不管是开明贵族,还是那些守旧的贵族,都不可能在梁夏帝国的统治下获得立足之地,而且延续了数千年的梵罗文明,都很有可能就此消亡。
不要忘了,梁夏帝国同样是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且在绝大部分时候都保持着大一统的局面,其文化基本就没有断裂过。单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梁夏帝国才是真正的传统帝国。
可想而知,伴随着资本、产业与技术一起到来的还有文化与思想入侵。
要说的话,文化与思想入侵早已到来。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在梁夏帝国的大力推动下,东方文化已经盖过了西方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不说别的,梁夏语就以“使用人口最多”为由,在战后取代了布兰语,成为全球第一通用语。
至于流行文化,更不用多说。
显然,对梵罗国的统治阶层来说,这肯定不是好事。
关键就是,在布兰王国殖民统治200多年,加上历史的惯性,梵罗国的民族文化更加倾向于西方。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地理隔绝,哪怕同在巨大陆,梵罗国与东方文化的往来都不是很密切。事实上,在过去几千年里,反到是梵罗国在影响东方文明,比如发源于南方次大陆的佛教。
正是如此,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之后,梵罗国历任总理全都竭力主张跟纽兰共和国结盟,依靠外来援助对抗强大的梁夏帝国,保护本国的核心利益,尤其是在南方次大陆上的霸权地位。
与之前的总理不同的是,迪迦拉表现得更加的积极主动,还直面核心问题。
不管跟谁联合,梵罗国要想发展壮大,都必须以自身发展为根本。
那么,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
仅就国内改革而言,迪迦拉的头号敌人并不是梁夏帝国,而是国内那些掌握着实权,身居高位的保守分子。
其中,又以军队的高级将领为主。
显然,这也是迪迦拉不惜上演苦肉计,也要把梵罗国带入战争的关键所在。
只有一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