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章 青海惊变(2/3)

人更甚。只是碍于其权位,百姓敢怒不敢言,便是尧帝也不好轻易动手。

此三人一杀,百姓拍手叫好,家中搜出粮食,又是活人无数。一时间,人人拍手称快,令重华声威大涨,人人爱戴,被尊为舜帝。

花了几十年稳定了这天下局势后,舜帝开始着手寻找能人治水。只是洪灾之事以前不多,加上修行者横行,但凡有洪灾都能轻松以玄功解决。如今要不用玄功的方式来治理洪水,还是这等洪灾,着实是无人有办法。

如此耗了十几年,终于是有了一个名叫鲧的人揭了那皇榜圣旨,前来治水。

听闻有治水能人上任,天下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人人企盼。只是几年过后,这治水之事却是毫无进展,一时间又是惹得民怨鼎沸。

一日一日,如此又是九年。

盘山。

拿着谷风送来的情报,杨帆海眉头紧皱,对他而言,全都是坏消息。

治水的鲧死了,被舜帝所杀,罪名是治水不力。对于此人,杨帆海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不是个聪明人,想了一些乱七八糟的治水之法,让人瞠目结舌。尤其是那烧水之法,简直荒谬。

铸一大锅,引水入其中,锅下生大火,将水煮干。这混账人的办法,竟是想要将这归墟之水如此治理。结果却是砍了太多的树做柴,令水土流失更为严重,还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无用,反而让灾情更为恶化。

这样的一个人,杨帆海自然也是暗中观察过。鲧并不是坏人,也不是贪官,从血脉而言,他也是公孙轩辕的后人。

说道这公孙轩辕的后人,有时候便是杨帆海也忍不住想腹诽一番。公孙轩辕自己是只生了两个,可这两个却是生了好几个。那好几个又是生了好几个,一波一波,活的也挺长的,现在活着的恐怕有数百人了。

也不知道是血脉缘故,还是公孙轩辕的家训好,有能力的是他们家的人,这乱来的糊涂的也是他们家的人,简直乱七八糟。

鲧亦是黄帝血脉,而且极近,乃是颛顼之子。体质天生不凡,脑袋中更是时常异想天开,寿元也是比其他人长了很多,说起来还是舜帝祖辈。

若是他人,就算当了王也不敢对他如何,可惜舜帝体内同样也是留着颛顼的疯狂血液,见其治水不力,一怒之下竟是直接斩了他。

此处事情如何,杨帆海也是管不着,毕竟算起来是公孙轩辕的家事。只是这治水不力依然是让他心中担忧,唯恐事情恶化。孙九阳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几十年了居然还没有来找自己。

另一消息也是让杨帆海留了心思,圣人手段,让人族得以修生养性。因为自己和公孙轩辕都没有出手相助,使得圣人之声威在九州变得极为崇高。

而阐教与截教弟子得此机会,大行其道,虽然并没有插手半点人族政事,可所收的记名弟子却是越来越多,远胜昔日。

此番洪灾,阐教和截教弟子确实是帮了人族太多,若无他们,死伤还不知道要多上多少。如此作为,倒也合乎常理。只是杨帆海心中却感觉不是味,也许还找不到什么可说的,但总让他不由自主的想起昔日的蓬莱。

还有一则消息则是令杨帆海极为上心,谷风情报所说,在雍州西北,有一处水泽之地,成一湖泊,面积极大,犹如大海,因水面反射青光,世人以青海称之。

虽然有海之名,但青海并不是特别的深,有修行者曾入水探过,很容易就能探到底部。如此湖泊,若是在大旱之年,水面该是会锐减才是。只是这青海极为古怪,不管多大的旱灾,其中的水位失踪不曾减少。

如今这洪灾之年,又不在玄黄玲珑塔之内,青海之水自然更甚。只是这近几日却是出现了怪事,那一处水面不升反降,而降下的速度很快。

四方的水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