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93章 群雄逐鹿(3/4)

个总司令。一个是援闽总司令,一个是讨贼总司令,两者各不相属。

李厚基虽然被俘,但他的直属部队王献臣旅在上杭、张清汝旅在泉州、高全忠师在厦门,因此吴佩孚依然很看重他。

此外,吴佩孚还调动了几路人马,包括驻武穴的鲁军张克瑶旅、驻崇阳,通城的鄂军第二混成旅寇英杰、北洋第二混成旅胡念先两部和杜锡珪所属海军舰队以及在江西的周荫人、常德盛两师。

常德盛师已于十月十八日由南城开抵杉关。

粤军尹骥旅开抵平和后也拟向龙岩推进。

尹于十月十六日曾到上杭与北军会商作战计划,陈炯明希望取得指挥闽、粤、赣各军的军事全权,以便统一布置。

吴佩孚不愿把北军的指挥权交给陈,陈的态度便趋于消极,不肯单独进攻。

徐树铮奇袭福建,震动全国,可是不知他是怎么想的,组织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怪政府,名不正,言不顺,引起了各方的反感。

尤其是他所谓的“总抚”,更是令人费解,颇似清朝的总督、巡抚。他所编拟的组织,是总抚之下设军政、民政、财政三署,这个制度也是根据他的《建国诠真》的官制篇所规定的。

十月三十日,建、讨贼军举行联合会议,选举福建籍的国民党人、广州国会议长林森为福建省长。

同日,王永泉取消“总抚”名义,改称福建总司令,并取消建名义,改称福建第一军军长。

徐树铮表示“建政制置府”的职权,类似国务院,将随军事之进展而迁移他处,不会长期设在福建。

这一表示仍然不能获得谅解,徐又打算取消制置府,改称建总司令。

十一月一日,徐树铮通电主张迎接段祺瑞到上海和南方政府大总统见面,并在上海召开联省会议,解决组织政府和各省共同出兵讨伐直系的问题。

但是很遗憾,徐的电报没有人响应。

就是这个时候,段祺瑞派王郅隆到福州来,劝小徐取消制置府,离开福州。

而王永泉这时已是福建的主人,也不愿意有一个不伦不类的太上皇,极力想把小徐赶走。

许崇智等认为这是皖系自己闹意见,不愿介入。

徐树铮在这种情势下只好黯然离开福州。他于十一月二日乘轮去上海,他的建政制置府也就因此而寿终就寝了。

十一月三日,福州各界举行大会,宣布“闽人自决闽事”,阻止各方军队入闽。林森宣布就任福建省长,萨镇冰则取消了临时省长名义。

王永泉于十一月六日向北京政府通电输诚,但是,暗中仍和国民党敷衍。

李厚基的母亲曾自上海送来一笔“赎款”,李遂被海军释放。

十月三十日,李厚基乘靖安舰到南京,和齐燮元、杜锡珪相见,共同讨论反攻福州的计划。

十一月五日,李乘舰到了厦门,当他看到臧致平与高全忠同在码头上欢迎时,不禁大吃一惊。

原来臧已由上海先到厦门,高全忠顺势推臧为闽军总司令。臧向李表示,此行是为安抚部属,保全地方而来,并不反对北京政府。

这时,曹锟、吴佩孚都有电到厦门,召臧致平北上,李厚基也劝臧应召前往,臧也表示同意。

不料十一月七日,臧鼓动第二师官兵向李讨军饷,吓得李、高两人逃往鼓浪屿。

八日,臧致平有电给陈炯明云:“李督军五日莅厦,致平往谒,重卸仔肩,俟有替人,即当北上。七日闽有少数溃兵邀同驻厦军队向李督索饷,李督即偕同高师长他往。是时致平适在鼓浪屿候船,挽救无及,厦门绅商请致平维持地方治安,致平仍本在漳州宣布之宗旨,与贵军一致行动(意指维持闽粤两不侵犯条约)。”

十一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