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3/3)

文学由略而详,由粗枝大叶而琐屑细节的进步。”

胡适还特别看重水浒传在白话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他说:“我们拿宋元时代那些幼稚的梁山泊故事,来比较这部水浒传,我们不能不佩服施耐庵的大匠精神与大匠本领;我们不能不承认这四百年中白话文学的进步很可惊异是“中国白话文学完全成立的一个**”。

因此,胡适的水浒传考证还有更高的追求,用他的话说,就是要“替将来的什么水浒专门家开辟一个新方向,打开一条新道路”:

“我主张让读者自己虚心去看水浒传,不必先怀着一些主观的成见 这种种不同的时代发生种种不同的文学见解,也发生种种不同的文学作物。这便是我要贡献给大家的一个根本的文学观念。”

胡适对水浒传的考证,代表了古代小说研究的一系列新理念,比如重视历史背景、故事源流、版本演变、文学性质等等,从而为小说史学科的建设,铺下了第一层基石。

胡适说,在考证了宋末到元代的水浒故事,水浒的作者以及对七十回本作了分析之后,胡适总结出一种历史进化的文学观:“种种不同的时代发生种种不同的文学见解,也发生种种不同的文学作物”。这种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在考证古史演变中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